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民幣升值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

2010年9月14日

《德國金融時報》發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達尼‧羅德瑞克(Dani Rodrik)的文章,認為中國將會因為今年的貿易順差再次受到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人民幣是否升值不僅是美中之間的問題,也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的影響。

https://p.dw.com/p/PBWP

《德國金融時報》的文章說,圍繞人民幣的討論,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以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阿溫德‧薩伯拉馬尼(Arvind Subramanian)為代表,認為"中國的廉價貨幣政策使發展中國家大大受害,使之在世界市場上難於同中國商品競爭,阻礙了其工業化,使其增長倒退。人民幣升值會使窮國的出口更有競爭力,使之更能受益於全球化。因此,窮國應該敦促中國將人民幣升值。"

另一種觀點與之恰恰相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發展中心得的出結論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貧窮的國家,會因人民幣的升值受到損害。因為,人民幣貴了,中國的增長肯定會減慢,對貧窮的國家來說這是壞事,因為,其經濟增長絕對依賴於中國的發展。按照經合組織的估計,中國的年增長率減少1個百分點,窮國就減少0.3個百分點。"

文章作者達尼‧羅德瑞克認為,要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對立的觀點,需要回答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對低收入國家而言,最好的、最有持續性的增長模式是什麼?"

他認為,依靠出口初級產品和原材料的經濟模式有著"致命的弱點",發展中國家所需要的是"結構的重組",即"脫離傳統的初級產品,轉向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文章指出:"真實的貨幣匯率具有核心意義,因為它決定現代的可行性行為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僅讓非洲和其它貧窮地區的產業喪失競爭能力,同時也毀掉了這些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貧窮國家從中國的重商主義所獲得的,充其量不過是錯誤的產品種類在有限時間內的增長。"

文章最後說:"可是,我們在大力譴責中國之前,自己也應該想想,能夠阻止發展中國家追隨中國模式的辦法太少……"

"面對這個事實,我們或許不應該譴責中國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即使它提高了其它國家的錯誤的貨幣政策的成本。"

中國的投資是機會也是威脅

《柏林日報》在報導中說,中國在非洲的巨額投資"是機會也是威脅"。 "中國投資者對好的治理、人權、環境保護或可持續發展並不關注,而是以國際法確立的'不干涉內政'原則為自己辯護。世界銀行出於別的原因擔心並提醒說:'在許多西方國家免除了非洲的債務之後',(非洲)現在可能會陷入中國的債務陷阱。"

該報還援引《中國湧進非洲》的作者李察‧畢哈(Richard Behar)的話說:"中國正在複製一個經濟模式,這個模式對西方來說在很長時間內是有效的,我們可以譴責中國,但是也得對著鏡子照照自己。"

摘編:林泉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