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氣氛友好「形容
2013年5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為期兩天的中德人權對話在中國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舉行,德國政府人權事務專員馬庫斯‧勒寧(Markus Löning)描述說,對話圍繞實際問題展開。他告訴北京的媒體記者,人權對話的氣氛從來都不能用"十分友好"來形容。勒寧談及中國缺乏司法獨立、死刑及有爭議的勞教問題。他這樣說道:
"我們再次表達了我們的基本立場。我們認為,每個被捕的公民都有獲得法律支持和經由司法程序審判的權利。"
德方呼籲關注中國基督徒、藏人、穆斯林的宗教自由狀況,以及法輪功支持者的自由權利。與此同時,勒寧也談及如何改善記者工作條件的議題,尤其是一些針對記者的嚴重侵犯人權的具體案例。不過,勒寧也表示,相比過去,中方顯得更合作了。他說:
"人們注意到,中方試圖對所有存在爭議的議題作出回應。"
然而勒寧也承認,中國政府代表經常會說一些官方的套話。本次人權對話,德國代表團走訪了寧夏一個清真寺,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和一個拘留所。
與此同時,勒寧對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阿什頓提出了尖銳批評。她在今年四月訪問北京時並未公開談及人權議題。勒寧表示他對此感到十分氣憤:
"人權應該是歐盟和中方會談的主要議題,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首先自己必須明確,人權是歐盟的核心價值。同樣重要的是,歐盟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作為5億歐洲人的代表,我們要不斷向外界闡述我們的價值觀。"
中國民權活動家和人權人士批評並懷疑,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德人權對話已淪為一種不得不完成的"義務"。勒寧反駁了這一指責,
"人們不能說,雙方的貿易越來越多,人權議題就該越來越少。我認為,一個真正的平衡應該是貿易往來增加的同時,也應增加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即使是非常敏感的議題。"
德國是目前主要歐盟國家中唯一一個保持與中國進行雙邊人權對話的國家。去年英國首相卡梅倫會晤達賴喇嘛的舉動,激怒了中方政府。自此中英人權對話也被擱置。
作者:ARD 編譯:嚴嚴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