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多哈會議的成敗關鍵

2012年11月26日

看來沒人期待本次多哈會議能取得怎樣的突破。最重要的是,京都議定書在何種條件下能得以延長。同時,降低二氧化碳排量已經迫在眉睫。

https://p.dw.com/p/16pmq
Im 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 in Doha, Katar, findet die 18. Klimaschutzkonferenz statt. Copyright: DW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2010年罕見的酷暑將成為常態,海平面即將上升、甚至熱帶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也不得不與乾旱作鬥爭。德國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科學家最近在一份為世界銀行撰寫的報告中指出,如果國際社會無法明顯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上述所有的一切都將變為現實。

這份報告指出:"如果沒有進一步規範性措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世界範圍內的氣溫與工業化之前相比將上升3度。"溫室氣體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他們能夠吸收地球上的熱量,讓其無法被釋放到太空。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甲烷和笑氣也屬於溫室氣體的范疇。

其實,國際社會在兩年前召開的墨西哥坎昆氣候會議上就已經達成協定,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的範圍內。因為只有達到這一目標,世界各國才能勉強履行在共同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時所作出的承諾:制止人為破壞氣候系統的危險做法。

In Katars Hauptstadt wachsen die Hochhäuser aus dem Boden Copyright: DW
有點諷刺:東道主卡達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署國圖片來源: DW

多哈和兩度目標

但是,沒有人期待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氣候會議能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正式的承諾。來自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Germanwatch)的氣候問題專家哈爾梅林(Sven Harmeling)指出,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國家在上一屆氣候會議中就已經做出了減排的承諾。"他們已經為此做出了法律上的調整,所以現在也很難採取進一步措施,因為這些國家還不知道能否達到現有的目標。"

哈爾梅林告訴德國之聲,只有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可能作出新的承諾:"在過去的幾年中,有幾乎100個國家還沒有作出任何氣候保護方面的承諾,其中包括像菲律賓、泰國這樣的大國。也包括阿拉伯地區的沙烏地和此次會議的東道主卡達。所以,現在還是有一些充滿希望的跡象顯示,此次峰會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關鍵問題:"京都議定書"

決定此次多哈氣候會議成敗的關鍵在於,與會各方是否能夠延長京都議定書。這份從2005年開始生效的協約規定,與199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全球各大工業國家必須將其排量降低5%。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期限為2008到2012年之間。

今年底,所謂的第一承諾期即將結束。波茨坦氣候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艾登霍費爾(Ottmar Edenhofer)不認為各方能夠在此次多哈會議上達成一致,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效力期限。他向德國之聲表示:"出於對會議前夕談判局勢的分析,我認為我們已經走到了外交上的一個死胡同。"

ARCHIV - Eine Eisbärenmutter marschiert mit ihren beiden Jungen auf Futtersuche über schmelzende Eisschollen im Gebiet der Nordwest-Passage in Kanada (undatierte Aufnahme). Tierarten mit großem Wanderradius wie Eisbären sind vom Klimawandel besonders bedroht. Wenige Tage nach der Weltklimakonferenz in Durban hat Kanada überraschend seinen Ausstieg aus dem Kyoto-Protokoll erklärt. Damit ist das zweitgrößte Land der Welt das erste, das dem Klimaschutzabkommen noch vor dessen Ablauf im Dezember 2012 den Rücken kehrt. Foto: Hinrich Bäsemann dpa (zu dpa 0041 am 13.12.2011) +++(c) dpa - Bildfunk+++
受全球氣候變暖威脅的不僅僅是北極熊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說好了,但還沒決定的事情

但是,從原則上來說,延長承諾期其實已經是說好了的事情:各國去年舉行的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會議已經就此達成共識。歐盟希望讓延長京都議定書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當時部長委員會公佈的一份聲明希望:"多哈會議能夠在京都議定書的基礎上達成附加協議,讓第二承諾期成為可能,並盡快獲得批准。"

但是,各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還無法達成一致。比如說,京都議定書的這一第二承諾期應該持續多久?到2018年還是2020年?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如果延長京都議定書的嘗試失敗,對於環境保護方面的政治人物和活動人士來說都將是一個災難性的訊號。因為到目前為止,京都議定書是唯一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

然而,就算是各國能夠成功延長這一議定書。這仍然也只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舉措。因為,除了歐盟以外,很有可能只有瑞士和挪威即將遵守第二承諾期的規定。但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佔世界總量的16%。而像美國這樣二氧化碳排量世界排名第一的國家從來都未曾批准執行京都議定書的各項規定。

作者:Andrea Rönsberg 編譯:任琛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