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爭議超越地區爭端
2013年4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關注南中國海和東海領土主權爭議事件的人士在一點上觀點基本一致:如果該地區的相關爭端升級到最終失控,會對全球貿易和安全局勢造成影響。
中國和日本多年來圍繞東海油氣田開發,以及中方稱為釣魚島、日方稱為尖閣諸島的島嶼主權問題摩擦不斷。而中日兩國是全世界分列第二和第三的經濟體,也是兩個出口大國和能源進口大國。中日爭端如果升級,會涉及到諸多與這兩個國家有貿易往來的其他國家。
在南中國海的島嶼主權爭議,也讓該海域的貿易受到影響。而南中國海域已經逐步躍居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海運貿易中心,全世界4成海運船隻要航行經過這裡。上海、香港、新加坡是全世界最大的三大港口。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亞洲問題專家桑德施奈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用"全球海運的核心地區"來形容南中國海和東海的重要性。
桑德施奈德介紹說,目前該地區不時發生的主權爭議伴隨軍事衝突,已經讓不少海運公司對在該海域的貿易安全保障有所擔憂,"如果真的爆發戰爭,貿易自然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歐洲和美國都會感受到事件的後果。"
連鎖反應對全球貿易和安全均有影響
除了對地區和全球貿易的影響,由於中日兩國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這兩國開戰,定會撼動全球安全構架。
對於中國來說,釣魚島(日方稱為尖閣諸島)無疑是中國通向太平洋的大門。日本對該島嶼的主權要求,意味著中國通往太平洋海域的自由受到限制。
如果北京真的能最終獲得對爭議島嶼的主權承認,就意味著中國掌控著在日本和台灣之間的一塊領土。位於德國柏林的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亞洲事務專家格爾哈特‧維爾(Gerhard Will)分析說:"從軍事戰略角度看,控制了東海海域,就有可能將影響力延伸到整個東南亞。"
美國作為保護國
在分析東海和南中國海局勢時,不能忽略了美國在該地區的作用。比如1979年簽訂的《台灣關係法》中就寫明,美國承諾幫助台灣自衛。類似的協議在美國與菲律賓、美國與日本之間也有。今年1月22日,美國國會研究機構亞洲問題專家曼寧( Mark E. Manyin)再度表示,如果尖閣諸島(中方稱為釣魚島)主權爭議升級,美國和日本間的安全協議也在適用範圍內。
過去幾個月內,日本,菲律賓以及越南都表現出向美國的靠攏。這些國家,以及東協的成員國都或許對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超級強國而存在憂慮。
特別是中國年年增加的軍費開支,令周邊國家不安。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佈的數字顯示,在2003至2011年期間,中國軍費開支幾乎翻了三番,增加到約1000億歐元,這一數字比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軍費總和還高。
為了在軍事防備上不完全依賴美國的保護,一些與中國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有爭議的國家也加強了本國的軍備開支。曾就職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安全問題專家泰恩(Carlyle Thayer)教授掌握的訊息是,越南就從俄羅斯購買了6艘基洛級潛艇,2014年就將在越南海軍運行使用。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在一份關於南中國海局勢的詳盡分析報告的最後認為,該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局勢不斷升級的可能性在增加,和平解決衝突的希望隨之減少。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亞洲問題專家桑德施奈德還指出,促使該地區爭端趨向升級的一個重要力量,涉及國家國記憶體在的危險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民眾民族主義情緒的推動下,政府可能會冒外交風險作出不理智的決定,而這會給全世界帶來影響。"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謝菲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