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的衝擊
2015年4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下周,近190個國家的政界和金融界代表將齊聚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年會,討論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體系。二戰結束以降,最重要工業國家的代表在這樣的會議上均起決定性作用,而美國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擁有否決權。《商報》在一篇社論中強調指出,時過境遷,隨著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項目問世,由美國確定全球經濟、金融秩序的日子已然屈指可數。社論寫道:
「明天(4月15日),中國將宣佈獲得AIIB(亞投行)創辦國身份的最終數量。迄今,超過50國提出申請,其中就有英德意法等工業大國。美國不在其中。華盛頓是擔心,亞投行會成為一種新的世界金融秩序的細胞,從而構成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直接競爭。
「儘管亞投行據稱只用於為亞洲重大基礎結構項目融資,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卻警告說,這一新的開發銀行可能破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全球性高標準』。其他的批評者憂慮,中國意圖撼動整個佈雷頓森林體系,將亞投行作為實現其地緣政治利益的工具。無論如何,有一點十分清楚,那就是,通過建立中國所主導的這一投資銀行,國際金融秩序的權利平衡再度發生移位。去年,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共同建立的金磚銀行便已是起而反對舊秩序的一個訊號。」
社論指出,事情發展至此,美國全屬咎由自取,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態度;而這世界最終是否會歡迎新游戲規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表現:
「美國起初低估這一發展,後來又自我孤立,完全怪不得他人。5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出決定,給與新興發展大國以更多發言權,以反映世界經濟新的力量關係。美國國會卻迄今沒有批准相關的一攬子改革計劃。由此,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現在走自己的路,便毫不足怪了。
「對未來全球經濟及金融秩序更重要的卻是,世上其他國家在新舊超級強國的較量中的定位。眾多美國盟友願意參與亞投行,更多地是因為害怕丟掉在亞洲的利潤豐厚的基礎設施訂單,而不是出於對多極化秩序的信念。歐洲人必須自問,全球金融和貿易流未來應遵循何種規則。只要還不存在能替代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令人信服的選項,歐洲就不能質疑現存的規則。
「聯邦政府有意從內部共同制定亞投行遊戲規則。它所涉及的,不僅是這一新投資銀行不久後為基礎設施項目巨額融資時,應遵守怎樣的社會和環境標準。該行領導層自己必須滿足最高良政要求。作為最大東家,中國首先必須證明,它有這樣的意願,並有這樣的能力。中國在贊比亞或斯里蘭卡的活動常常導致社會和政治衝突。
「北京對貸款風險的評估也並不總符合講求節儉的聯邦財政部的想像。因此,不僅是中國,而且,所有登上了亞投行列車的國家,在這裡都應負起自己的責任。」
「北京需謹慎」
4月15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觀點」欄目上的一篇文章也批評了美國在亞投行問題上的明顯失誤,並相信,亞投行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直接相關,而「新絲綢之路」將首先使中國國企受益:
「改善非洲和亞洲基礎設施的設想在全球範圍內得到理解,因為,為生產和運輸貨物,公路、鐵道、港口、能源及電信網必不可少,而相關地區的人們和眾多企業都會因此受惠。而美國卻相反,以狐疑態度審視亞投行,這也是因為,它害怕,失去在相關地區的經濟、政治影響力。……」
「美國由此陷於孤立,而且,人們不能不問:是不是正是缺乏改革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意願否方使亞投行的建立成為可能。將近5年了,在華盛頓的美國參議院一直拒絕同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結構的改革,從而使得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在該機構內的代表性依然過小—儘管它們擴大了的經濟份量。
「中國必須通過亞投行證明,它在領導結構問題上不像美國那樣死板,而且,它應在選擇和融資基礎設施項目上證明自己有強烈的公平意識。否則,這個國家會很快使它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依然享有的那種信任感喪失殆盡。」
(本文摘編自其它德語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