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五一陸客重臨香港 為何黃金週不似預期?

Phoebe Kong
2023年5月8日

中國開關後首個旅遊旺季「五一黃金週」過去,香港接待逾六十萬人次大陸旅客。相隔三年多的第一波陸客潮,香港面對甚麼既熟悉且陌生的狀況?德國之聲訪問了陸客、港人、前線業者和學者,聽聽他們的觀察。

https://p.dw.com/p/4R1Ks
維港再現旅遊人潮。
維港再現旅遊人潮。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位於香港北部的上水毗鄰中港邊界,既是中國大陸旅客的購物熱點,也是「水貨客」重鎮,新冠疫情封關令他們絕跡了三年。自從今年二月中港通關後,藥妝店再度林立於街道兩旁,顧客拖著行李箱採買、即場打包的景象重現。人潮未如疫情前般擁擠,但旅客重臨的影響已顯然易見。

大陸人白小姐剛剛在上水租下新店面,打算裝修開設化妝品店,做水貨和代購生意。她向德國之聲表示:「大陸化妝品(水貨)管得比較嚴一點,經常會查,在香港做這塊畢竟是合法經營,比較有優勢。」該店位處俗稱「水貨街」的藥妝店集中地,前身是專售港產雜貨的「上水貨鋪」,原由港人在疫情間開業,惟通關後不敵業主大幅加租而結業。

如今在上水街頭,不難發現以普通話拼音命名的藥妝店,這在以往較不常見。原在深圳經商的白小姐首次來港開店,身邊好幾個大陸朋友也一樣到上水開實體店。她形容這是業內趨勢,但坦言租金高於預算,市面人流亦未達期望。「可能剛剛通關,海關太嚴了,所以還沒有很多人來大批採購。」不過她仍然看好前景:「雖然三年疫情打擊國內很多人的經濟能力,但我認為有能力經常消費的族群,他們的消費慾望還在。」

上水居民早在通關後不久,已切身感受到社區變化。廖小姐告訴德國之聲:「不少做得不錯的小店都撐不住租金漲幅,疫情期間環境比較舒適,現在一切打回原形。」她指當政府宣佈開關後,大部分空置商舖馬上變回藥妝店,作為居民「無法改變只好被迫接受」。
居民譚先生也有類似的體會,他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本地的店倒閉了不少,平常去的宵食店、文具店沒了,可光顧的選擇愈來愈少。」他更擔心公共交通的負荷能力:「通關後坐火車去市區,車廂擁擠了很多,如果人潮回覆到2018年會更加困擾。」

中國開關:疫苗旅遊興起 香港成熱門

上水五一冷清 丁財皆不旺?

大陸的勞動節期假是傳統外遊旺季,港府統計在今年五天「黃金週」期間,有62.5萬內地訪港人次,輕微超出當局預期,但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六成二人流。天星小輪碼頭湧現長長人龍,售票大堂擠滿了爭相購票渡海的大陸旅客。在疫情期間開張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M+博物館,皆錄得開館以來最高入場人次。

不過在上水——這個大陸旅遊熱點,商家卻經歷了「反常」的黃金週檔期。珠寶店店員王小姐指,該店在五一假期沒有大陸客光顧,生意額較預期差40%,附近的藥妝店也很冷清。她告訴德國之聲:「完全意料之外,我們本來寄望生意會很好,準備了很多特價產品。怎料即使價位定得很低,還是沒什麼客人。」相比疫情最差時,她指通關後生意額僅改善兩成多,悲觀地認為「不可能回覆至2018年水準」。

王小姐從事珠寶零售多年,該店顧客群是廣東省旅客。珠寶店是許多大陸旅客來港的必到之處,但她觀察到疫後的轉變:「客人謹慎了很多,幾年前他們如果覺得漂亮,幾萬塊買隻戒指是很普通的事,現在會不捨得。」因此她的店不敢進太多貴價品,要鑽研特別款式迎合新口味。「消費模式變了,他們以往注重購物,現在更重視旅遊體驗,從前的經營模式已行不通了。」

黃金週期間,香港熱門景點湧現人潮,但也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六成二人流。
黃金週期間,香港熱門景點湧現人潮,但也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六成二人流。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血拼不再 陸客尋新意

改變的不止消費模式,還有旅遊習慣。在黃金週期間,傳統景點例如維多利亞港兩旁、廣東道名店街、中環著名奶茶攤等,仍有大陸遊客身影。與此同時,大陸社媒小紅書上可見不少香港「打卡」熱點推介,一些大陸旅客依書到港島麥當勞道路牌下吃麥當勞快餐,往廉政公署和港產片地標油麻地警署拍照。小紅書上甚至有帖文講述另類旅遊攻略、私房景點,以做體檢和開銀行戶口等作為「旅遊行程」。

來自中國大陸的自由行旅客李小姐上週訪港,她向德國之聲表示:「這趟主要去香港茶餐廳吃吃美食,跟朋友來四周逛逛,感覺澳門比香港的旅客還要多。」她說與以往不一樣,沒有特別安排奢侈品購物行程,只是隨心買了些零食和日用品。「因為我覺得香港跟大陸的價錢差不多,而且很多產品在大陸都有了,所以少了來香港買。」

香港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2.7%,扭轉去年連續四季經濟收縮的劣勢;因疫情期間的低基數效應,第一季私人消費開支增長12%。港府和商界都寄望,開關後旅遊業會成為今年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之一。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分析,最新數據反映私人消費力未達疫情前的平均值,觀乎五一假期市況,他對於旅遊業帶動復甦的速度不感樂觀。他向德國之聲表示:「疫情就如洗牌一樣,內地旅客以其他渠道取代來港購物,這種習慣可以是永久的。」

李兆波認為,大陸旅客在港以消費為主的旅遊模式已過高峰。「情況不會再如疫情前般風光,最有能力那群會選擇去其他國家購物,畢竟香港不是產品原產地。更多人追求看地道的文化,而非單純湧去名店。」他指在社交媒體、疫後內地經濟狀況、購物模式轉變的影響下,當局和業界須思考新出路。他示警:「香港旅遊業還在做夢,想著倚賴過去那一套,現實是光做代理型(agent)的旅遊業並不可持續,你必要隨時就緒迎接轉變。」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