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一代看統一的德國
2010年10月2日馬特奧‧布羅塞特(Matteo Brossette)是科隆拜因塔爾城區聖伊爾姆佳迪斯中學的學生。科隆的這個城區的居民多半屬中產階層,生活水準不錯。馬特奧家住的離學校很近,所以他每天早上都耗到最後一刻才起床,匆忙穿戴好,喝一口咖啡,趕在上課鈴響前最後一秒沖進校園。他自己說,他從家走到教室,跟老師從辦公室到教室的距離是一樣的。
東西兩德已是歷史
學生們正在上歷史課,內容是德國近代史。歷史老師佩特拉‧林森(Petra Linssen)問學生,誰見過柏林牆?一多本學生都去柏林參觀過柏林牆。林森老師說:"西柏林的柏林牆上全是風格各異的涂鴉,那東柏林的柏林牆是什麼樣你們能想像麼?"一個學生回答說:"東柏林那邊什麼都沒有。"有學生問,為什麼會這樣。一個女生回答說:"東柏林人根本不許接近柏林牆。"的確如此,東柏林當年在柏林牆設有邊境哨所,誰越過邊境有被開槍打死的危險。
民主德國、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 - 今天17,18歲的少年基本都是通過電影瞭解的這些歷史。對他們來說,統一的德國才是現實生活。一位學生說:"我不認為今天人們頭腦中還樹立著一道牆隔離東西德。我是在一個統一的德國裡長大的。"其他同學點頭表示贊同這一觀點。
德東德西青少年成長環境幾乎無異
慕尼黑獨立研究機構TNS Infratest Sozialforschung的社會學者托馬斯‧根希克(Thomas Gensicke)說,通過他們的觀察比較,兩德統一20年後的今天,德國東西部地區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基本一致。細微的區別在於,德國西部青少年的經濟條件要好一些。這也是德國東部青少年對未來的態度不那麼樂觀、甚至有些懼怕感的原因。根希克指出,德國東部的青少年失業率是西部地區的兩倍。
馬特奧不用為物質生活擔憂,他父母收入不低。他的目標是取得最佳畢業成績,然後攻讀建築設計專業,之後能在他最喜歡的城市馬德里工作生活。
年輕人都喜歡音樂
這天下午,馬特奧的朋友約瑟菲妮來找他玩。馬特奧家的車庫也是他的發燒友錄音棚。那裡有電腦、調音台等設備。馬特奧業餘時間從事音樂創作,也在科隆的迪廳裡當DJ,他的音樂風格是介於電子和浩室之間。
音樂是馬特奧最大的愛好。他雖然對政治也感興趣,但不積極參與政治。他在德國東部城市萊比錫參加一個電子朋克音樂會時注意到,德國東部的同齡人參與政治的方式更主動:"好多人都穿著有'用電子樂反右翼'或是'做愛吧,別打仗'字樣的T恤衫。德國西部的青年人在參加示威遊行時才會穿這類T恤衫,可是德國東部的青年人平時也穿這些體現政治觀點的衣服。"
馬特奧的朋友約瑟菲妮也有類似的感觸。她曾去過位於德國東北部的梅前州的一個小村子:"我去烏澤多姆島的時候去過一個很小的村子,卻吃驚地看到,那的人都特別喜歡Böhze Onkelz的音樂,聽他們的歌。"Böhze Onkelz樂隊雖然否認自己有右翼傾向,卻是德國右翼圈子裡頗受歡迎的樂隊。約瑟菲妮覺得,看到許多人穿著印有右翼樂隊標誌的T恤衫,讓她很震驚。
東部青少年對社會制度有更多質疑
慕尼黑研究機構TNS的根希克表示,即使在德國東部,右翼分子也只佔少數。不過他也發現,德國東部地區青少年比德西同齡人更多地對德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提出質疑。這其中的原因是,德國西部地區的媒體、學校和家長在宣傳和教育過程中,更多地認同聯邦德國的現狀。
在德國西部生長的約瑟菲妮可以想像去德國東部生活,不過前提是要去大城市。比起約瑟菲妮來,許多在德國西部成長的青少年都更願意留在西部,因為他們覺得這裡的教育和工作前景更好一些。持這一觀點的還有不少德國東部的青少年,他們也認為自己的發展前途在德西,因為那裡的經濟體制運行地更好一些。
作者:Birgit Goertz 譯者:謝菲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