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人的性愛觀

Marlis Schaum2015年7月4日

性早已不再是禁忌話題。在德國,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頻繁而開放地談論性話題。二戰以後,德國人的性倫理和道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儘管如此,禁區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https://p.dw.com/p/1FqBb
Sex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Colourbox/Syda Productions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網路的發展,人們隨時都可以獲取大量有關性的內容。比如一些門戶網站,就專門提供同性有關的免費小影片,影片分類很詳細,從"女同志"到"露天性愛"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儘管圖像品質不敢恭維,但話題都是一個:性。

其實想看涉及性的內容,並不一定要去這些特定網站。各類報刊雜誌,甚至嚴肅的影視作品,乃至電視脫口秀節目裡,也經常會出現裸露刺激的畫面。在德國,同性有關的所有話題,幾乎都可以公開討論:一夫多妻,性虐派對,私部飾物以及各種各樣的性怪癖。不過,話又說回來,又有什麼必要躲躲閃閃呢?

從陪睡義務到性的泛濫

60年前,正人君子決不會大聲說出"性"這個單詞。那時,性是一個很隱私的話題,即便是在家庭裡,性也是不便談及的話題。上世紀六十年代,德國聯邦法庭還曾做出過這樣的判決:已婚婦女要以奉獻精神滿足丈夫的性愛要求,且不得流露出應付或反感的神情。

上述判決到今天雖然剛剛過去不到五十年的時間,但德國社會對性的態度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法官要求女性百依百順,到《五十度灰》的熱銷熱演。從談"性"色變,到性話題無處不在。目前波昂歷史博物館正在展出的一個特展就是以德國社會性觀念的變化為主題的。

男尊女卑

本次特展的題目是《寡廉鮮恥?性道德的變化》。"性道德就是對性、肉體以及性別的態度。"尤迪特‧克魯澤(Judith Kruse)如是說。她是本次展覽的組織者之一。她表示,五六十年代,德國人兩性間的關係以及男女的性別角色還很清晰,也就是: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要順從。

直到1958年,在德國還是丈夫來決定,妻子是否可以出去工作,是否可以學習駕駛等等。妻子的財產要由丈夫來管理,孩子起名以及宗教信仰都是丈夫說了算。在大多數情況下,妻子在經濟方面完全依賴丈夫。

性別角色的演變

展覽從五十年代開始,涉及了此後幾十年裡所有對兩性關係和性別角色產生過影響的重大事件和運動:避孕藥的誕生,女權運動,性啟蒙,同性戀,色情業,新聞審查以及賣淫。

整個展覽以圖片,影像製品以及文獻資料的方式展現。內容豐富多彩,參觀者似乎置身於這幾十年的性道德變遷之中。展覽時間線的終點是2013年,這一年德國亞倫斯巴赫研究所發表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64%的德國男性認為,德國已經實現了男女平等,28%的男性甚至認為,在男女平等的問題上,德國已經矯枉過正。

Rainer Langhans und Oschi Obermaier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united archives

公開談性?只談別人,不談自己。

但是,這次展覽也顯示,儘管對性的態度變得越來越開放,但是,開放的態度之下禁區依然存在,個人有關性的疑惑,也並沒有全部得到解決。對參觀者來說,談論性話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決不會談論自己的性生活。

一群少男少女一邊看展覽,一邊不時地發出嬉笑聲。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為,對於有關性的話題,基本上都可以公開討論。但他們同時也表示,個人的性生活則純屬個人隱私。15歲的馬雷克說:"我不會談論我的性生活,因為這不關別人的事。每個人都應當有隱私。"

害臊是必須的嗎?

害臊是一種同性和隱私關聯最密切的心理感受。本次展覽的標題就是:不害臊嗎?在德國,有關性的話題是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害臊的感覺呢?這顯然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

德國心理學家亨德爾-奎特曼(Wolfgang Hantel-Quitmann)是這樣定義羞澀的:"當一個人試圖隱瞞的事物被他人發現時,就會引發羞澀的情緒。""羞澀是隱私和性生活最佳的面具。"亨德爾-奎特曼在其《恬不知恥!如果一切都被允許,我們將失去什麼?》一書中寫道:無論是從個人層面,還是社會層面看,羞澀都同文化價值觀有關。"只有那些對自己設定了社會及道德期望,而又未能滿足這些期望的人,才會感受到羞澀。"

Bonn Ausstellung Schamlos? im Haus der Geschichte
圖片來源: Punctum/Bertram Kober/AUSSCHNITT

觀念的轉換與不變的價值觀

一名帶領中學生參觀展覽的女教師認為,這種圍繞性問題的社會及道德期待值在德國依然存在。她認為,社會對青少年是有誤解的。她說:"我相信,年輕人還是有他們的價值觀的,他們很清楚,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媒體裡所有的事情都被公開化,以至於年輕人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他們也應當這樣做,其實他們心裡並不想這樣。"

本次展覽的組織者之一尤迪特‧克魯澤希望,年輕人通過這次展覽會看到,雖然在過去60年中,德國人的性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一些傳統價值仍然適用於今天,比如愛情和忠貞。尤迪特認為,對性話題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是,性話題公開化所導致的社會變化:從五十年代沒有性啟蒙,到現如今幼童時代就已開始的性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