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關係:先做生意,再談戰略利益?
韓國總統尹錫悅日前關於台灣問題的公開表述激怒北京,掀起了一場外交風波。中韓建交僅有30年時間,雙邊關係從一開始的順風順水變得跌宕起伏。
「台灣問題也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韓國總統尹錫悅4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專訪談到台灣海峽局勢說,韓國和國際社會站在一起,反對試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他還說:「台灣問題不僅是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也和北韓問題一樣,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次日中國外交部召見韓國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稱尹錫悅的言論「完全不可接受」。韓國外交部同日也召見中國駐韓大使,就中方評論韓國總統涉台發言表達抗議。兩國關係再度蒙上陰影。建交30年來,中韓關係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90年代才建交
1992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結束了兩國長期互不承認和相互隔絕的歷史。圖為韓國外長李相玉(前左)和中國外長錢其琛在北京簽署、交換建交聯合公報。之前一天,韓國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使台灣失去了亞洲最後一個邦交國。
韓國總統首訪
1992年9月,時任韓國總統盧泰愚(1995年資料圖片)在兩國建交數周後便出訪中國,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家主席楊尚昆、國務院總理李鵬等人。雙方簽署了《中韓貿易協定》、《中韓投資保護協定》等一系列合作協議。
從全面合作到戰略夥伴
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韓國總統金大中在任期間,中韓關係被提升為 「面向21世紀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2008年5月,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訪華時,兩國關係被再次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圖為中國總理溫家寶2010年5月訪問韓國時受到李明博的歡迎。
你來我往
上世紀末以來,韓中之間的商貿、文化、人員交往日趨密切。2021年數據顯示,韓國在中國的留學生為5萬多人,中國在韓國的留學生超過2萬,各自在對方國家外國留學生中人數均居第一位。中國成為韓國企業投資的熱門選擇。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擁有大量愛好者。韓國也一度成為中國人青睞的旅遊目的地。圖為首爾景福宮前的中國遊客(2014年)。
「蜜月期」
朴槿惠(圖:2016年在杭州參加G20 峰會)任韓國總統期間也多次訪問北京,2014年習近平也曾訪問韓國,中韓兩國關係被認為i進入「蜜月期」,兩國經濟、文化領域的交往進一步密切。
薩德事件
鑑於北韓發展核武能力對韓國構成的安全威脅,2016年,韓國政府決定部署美國的薩德反導彈系統(THAAD)。由於其雷達有探測到中方的潛在能力,被中國認為會對其國土安全造成影響。在反對無效後,北京對韓採取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對禁制韓國媒體及藝人演出、旅遊封鎖等。這些措施也導致中韓關係迅速冷卻。
殃及韓國企業
由於部署薩德系統的地皮,是首爾政府向韓國樂天集團置換而來,該零售業巨頭成為中國官方和民間報復的目標。一時間出現消費者抵制樂天、示威抗議,甚至供貨商斷供,數十家樂天超市被「勒令停業」。此外,三星手機、啟亞汽車等韓國品牌的銷量也暴跌。中國旅行社紛紛下架韓國游,讓韓國旅遊業受到衝擊。
「三不一限」共識
2017年11月,中韓達成共識,韓方表明不考慮追加新的薩德系統;對既有的薩德系統在使用上進行必要的限制;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及無意損害中方安全利益。2017年時任總統文在寅訪問中國以後,兩國關係開始趨於緩和。
機遇還是威脅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韓國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在韓國最大單一收入來源半導體出口中,對華出口超過四成。2022年8月韓國《中央日報》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19.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崛起是一種「機會」,而75.4%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威脅」。圖為抗議文在寅政府與北韓親善政策的韓國民眾打出反中標語(2018年4月,首爾)。
靠向哪一邊
現任韓國總統尹錫悅(右)2022年5月上任後表現出更積極向美國靠攏的路線,表示將加速薩德系統的部署建設。韓國2022年5月正式加入美國牽頭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並於8月宣佈加入美國主導、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的「晶片四方聯盟」,其目的除強化供應鏈,也包括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
韓國的「安全關切」
種種跡象表明,韓國正在力圖減少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性。在2022年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孫興傑在《明報》撰文稱,目前中韓需要拓展合作領域,在安全議題上溝通協調,「補齊安全合作短板」。圖為韓國星洲郡部署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2017年9月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