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我希望生活的城市」

2011年12月11日

「我希望生活的城市」是什麼樣子?德國和中國的中學生明年將嘗試一起回答這個問題。墨卡托基金會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把「氣候變化」、「環境保護」這樣的題目與跨文化交流結合。

https://p.dw.com/p/13Pb2
圖片來源: DW

參與"國際氣候先鋒隊"項目的12個德中夥伴中學已經確定。由各中學高年級學生組成的小組必須和夥伴學校的學生進行合作,一起提出有關可持續性城市發展的構思。被選中的6個項目將在2012年秋季之前首先在本國得到實現,然後在交換訪問過程中到對方國家實施。最終,提出最佳方案的一對夥伴小組將贏得大獎。

這些項目中包括很多不同的課題。來自中國玉溪和德國漢諾威的兩個學校會研究周邊地區動植物的發展變化;大連和不來梅港的小組則關注氣候變化對這兩個海港城市的影響。來自濟南和加德布希這兩個城市的學生要製作出版有關能源、回收利用、水資源以及可持續性農業種植的小手冊。所有項目最終指向一個終極問題:"我們希望生活的城市是什麼樣子?"

呂薇(Vera Lehmann)是墨卡托基金會(Stiftung Mercator)"國際氣候先鋒隊"項目的主管,她表示項目的目標是:"知識交流,提高中德學生對於氣候變化和氣候保護的敏感性,並培養具有實質性的行動能力。"

墨卡托基金會是這一項目的組織者,也是出資方。作為德國規模最大的基金會之一,墨卡托基金會在教育和跨文化交流領域資助了許多項目。而本次活動的其他合作夥伴還包括外國學校中心和歌德學院。除此之外,一些氣候和環境專家也參與其中,為指導老師提供必須的進修課程。因為這些老師基本都是語言教授,並不一定具有專業知識。此外,學生們也需要在開始項目時得到更多的方法上的指導。另外,讓教師們和學生們一起加入到環境保護的主題中來也是項目的宗旨之一。呂薇女士解釋道:"學生們和老師們會成為訊息傳播的使者,具有很重要的網路作用,會對未來產生影響。"

這個項目所產生的影響不僅限於參與這本書,而是能夠輻射到其周圍的人群中。因此墨卡托基金會對於參加者報名踴躍感到高興。申請參加的學校數量是最終入圍的兩倍。此外,申請學校分佈於中德兩國的各個地區。墨卡托基金會的協調員丁雪女士表示:

"今年我們收到很多申請,這些申請的學校不僅是來自一線的大城市或是沿海那些經濟發達的城市,還有來自西部地區學校的申請,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就是我們影響的範圍不僅僅限於大家常常提到的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而是邊遠的西部地區也能參與到其中,是非常有意義的。"

要實現這麼一個項目當然也極具挑戰性。在中德學生之間進行特定主體的交流活動還很少見。呂薇表示,在談到學生交流活動時,人們想到的往往是旅遊,而不是整整一年的正經工作。不過在這個項目中,就內容而言,德中學生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對於環境和氣候問題的重要性,兩國學生都具有相當強的意識。只是雙方的應對方式不太一樣:在德國更強調獨立性和專業性,而缺少中國式的實用主義,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中同時看到機遇。另一個挑戰是時間問題,尤其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因為在項目進行期間,正逢高考備考階段。不過只要中方校長們在保證給予項目足夠的時間和支持,中國學生在幹勁上一定不會輸給德國同齡人。丁雪女士也這樣認為:

"中方和德方的學生對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的興趣都很濃厚…學生與老師對這方面都非常感興趣,他們也樂意加入其中,為整個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做出貢獻,我覺得學生他們也是願意從自身出發。"

作者:Florian Struth 編譯:石濤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