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2014年12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官媒的報導中,大約一萬人12月13日在南京參加了公祭儀式,祭奠在77年前死於日本軍國主義暴行下的死難者。參加儀式的也包括一些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有的已經達90歲高齡。
從電視的現場直播中可以看到,人們在儀式上唱起國歌,然後進行默哀,南京城鳴笛致哀,伴隨著降半旗。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儀式的講話中說,「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
報導還稱,儀式上放飛3000只和平鴿,"寓意著對30萬死難者的深深追思"。
歷史疤痕
上世紀30年代,日軍入侵中國。從1937年開始,兩國展開了全面戰爭,直至1945年日本在二戰中投降。中方稱,30萬中國人在日本入侵南京時被屠殺,同時婦女被奸、生靈塗炭。
一些西方歷史學家對於這個數字提出質疑,例如,主要研究中國歷史的英國歷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Spence)估計,大約4.2萬名士兵和平民遇難,2萬名婦女被奸--其中部分喪生。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有聲望的歷史學家質疑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然而在日本,一些人抱著這種觀點。2月份,日本公共電視台NHK的一名高官否認南京大屠殺,稱其為"政治宣傳"。
什麼是"國恥"?
"南京大屠殺"成為了中日時常緊張的關係中格外敏感的話題,北京指責東京未能為暴行贖罪。今年2月,中國立法機關全國人大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與每年9月3日的"抗戰勝利紀念日"一樣成為國家層面的紀念日。
在這個周六,中國社群網站上很多人發帖稱"勿忘國恥!"。然而也有一個帖子得到熱傳:「南京大屠殺不是國恥,而是國難」。文章內容是為當年浴血抗日的老兵爭一個"名分"。
文章寫道:「那些喋血沙場的烈士沒有一個可以祭奠的地方,這才叫國恥。一個為國出征的士兵,至今沒有得到國家榮譽,這才叫國恥。一個保衛了國家的人,卻老無所依,這,才叫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