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舉觀察員談大選
2013年9月23日德國之聲:鄭教授,本屆的德國選舉總體而言給您什麼印象呢?選舉結果是否出乎您意料之外?
鄭春榮:總的給我的一個感覺,這次的競選一開始好像不溫不火,德國媒體甚至說有點無聊,但是隨著投票日越來越臨近,最後倒是越來越扣人心弦,組閣的懸唸到現在還沒有解開。
我昨天晚上有幸參加了基民盟大選夜的派對。氣氛非常好,基民盟/基社盟獲得了40%以上的得票率。當時在看電視估算時,甚至一度有希望獲得絕對多數,支持者反映非常熱烈。而自民黨這次應該是遭到了歷史性的慘敗,其中的原因是基民盟/基社盟要去考慮的,他們的競選戰略是兩票都要投給基民盟/基社盟,不讓自民黨借票。這樣一來他們理想的合作夥伴便無法進入聯邦議會,這對於以後的組閣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問題。
可否給我們介紹一下此次選舉觀察活動的行程?
這次是受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的邀請,共有來自全世界20個地區的代表,都是德國研究的學者。我們的第一站在慕尼黑,觀察了巴伐利亞州議會的選舉,後來又去了漢堡、不來梅、柏林、萊比錫等地參加相關政黨的競選活動。整個行程中除了觀察競選情況,還與德國各政黨的高層人士、經濟界和媒體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訊息量非常大。我參加了綠黨、自民黨、左翼黨、社民黨等黨派的競選活動,也參加了基民盟在柏林的大選晚會。
對基民盟/基社盟而言,此次的選舉可說是獲得了歷史性的勝利。梅克爾總理有望迎來第三次任期,您認為她的成功之處為何?
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梅克爾總理在德國民眾當中的受歡迎程度當然是很高的。我看到一個分析,基民盟的選民裡有約38%是因為梅克爾才投票給基民盟,在與施泰因布呂克的民調對決中,梅克爾也是一直領先了很大的百分點,所以基民盟/基社盟大選獲勝,梅克爾的個人因素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點和德國上屆政府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大家對執政滿意度比較高,比較沒有求變的心理,希望維持這個好的發展態勢。第三個原因是,從其他政黨的候選人和綱領來看,能與基民盟/基社盟形成競爭的並不多,社民黨候選人在開展競選的初期也是連連遇到不利,給人的感覺是社民黨在綱領上並不能很好的突出自己的形象。
就您的觀察,媒體和網路等平台在此次的選舉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媒體當然對政治和競選的影響非常大。我們與各政黨進行了談話,從政黨的競選戰略來講,競選在德國有個特殊情況,他的主要競選手段仍然是通過街頭巷尾的競選廣告牌,除此之外,有些政黨在電視上有小的廣告宣傳片,或媒體裡做一些廣告單,但最主要的還是廣告單和廣告板。新媒體也在裡邊起了作用,包括各個政黨都設立了平台、論壇讓公民一起參與。
民眾對於選舉的熱情和投票的踴躍程度如何呢?
從參選率來講,這次上升了3%,民眾的熱情和2009年相比還是有所提高。總的一個感覺是,大黨也作了很多動員工作,包括基民盟也反復對選民強調,不要覺得基民盟/基社盟一定能獲勝而大意失荊州,期望選民都能去投票。
總體而言,德國的選舉有哪些特色?
首先,競選手段更多的還是借助傳統媒體和大型競選活動及演講。第二個是競選越來越個人化,候選人個人的魅力還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辯才和演講的口才。普通老百姓對綱領的具體或細節差異可能不一定那麼瞭解,所以有的時候如果各政黨在競選中無法將議題具體化,選民可能無法看到差異。第三個特點是,大選的主要議題肯定是內政,這次的大選也是有這種感覺,主要的議題還是圍繞在最低薪水、女性比例、家庭政策、稅收等領域,但是歐洲政策、外交政策相對比較不是爭論的話題。
德國是中國在歐洲的重要貿易夥伴,相信許多人也關注此次的大選。中國民眾比較關心的是哪些方面的議題呢?
剛才你也提到,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夥伴,兩國的關係近年發展的非常迅速,我們之間也有很多合作的制度化機制,我個人感覺中國民眾和媒體對德國大選還是比較關注的。我自己也接受了一些媒體的採訪,主要關注的是到底會組建怎麼樣的聯合政府,第二個是中德關係會怎麼走。
聯合執政談判,您預期會出現什麼樣的組合?
理論上有很多組合可能性,但兩種比較現實的組閣是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或基民盟/基社盟和綠黨組成黑綠組合。從民眾的支持意向來講,德國民眾應該是希望看到大聯合政府,現在的問題當然取決於基民盟/基社盟與相關政黨的談判,在相關議題和組閣的職位分配上達成妥協。
您認為德國新政府上任後,未來的政策是否會出現改變?
內政上肯定是兩個執政夥伴要做出妥協的。無論是社民黨還是綠黨,在競選時主要都是"向左靠",他們都提出最低薪水和稅收方面的要求,這一方面肯定要和基民盟/基社盟談判和博弈,也有在各自關切的領域相互讓步的可能性,這還有待觀察。從歐洲政策的角度來講,左翼的社民黨和綠黨還是更多的要求除了緊縮政策,還推出一些經濟景氣計劃或促增長的政策,在這個方面,梅克爾總理應該會和執政夥伴達成妥協。
採訪:張筠青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