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風能大國,而非強國「
2012年7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之聲:中國的風力發電設備數量居全球之冠。是政策抑或其他的原因促成這樣的發展?
賀德馨教授: 風力發電在中國的新增長裝機容量和累計裝機容量去年都佔了世界第一。現在大家都把中國作為一個最大的供電市場,但是我們自己認為中國是世界風能的大國,但還不是世界風能的強國。促進這樣一個發展的原因是,2005年國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2009年開始實施。第二方面是中國能源的消費量增加。現在中國70%以上還是靠火電,但因為全球氣候變化、環境和能源安全問題,前幾年中國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的社會。可再生能源發展裡,風能這幾年相對來講技術必較成熟,但並非完全成熟。它商業化的前景比太陽能好。太陽能的主要問題是效率比較低一些,成本比風能高。這5年、10年風能還會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德國之聲:雖然中國的風力發電設備數量近全球總數的一半,但是目前中國只有不足2%的電力是來自風力發電,德國則為10%, 丹麥和西班牙有20%的電力源自風力。中國如何才能達到更高風能比例?
賀德馨教授: 去年整個國家風力發電量的比例是1.55%。因為龐大的電消耗量,我們的風能能夠提供的能量還不到歐洲國家的比例,煤還是主要的能源。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國家要控制總量,比如總量裡要消耗40億的煤,當中有多少能源一定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通過這個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系統裡面的比例。我估計我們在很長的階段裡做不到像歐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目標。我們大概希望在2050年能夠達到17%的風能。現在政府正在規劃,2020年非化石能源將只佔15%,而我們向世界承諾到了2020年減排目標要比2005年減少40%-45%。
德國之聲:目前風力發電的推廣和普及遇到的困難為何?
當前風能可持續性發展有兩大問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並網。並網是指一個家庭或地區裝了發電設備後,有一個表讓電網記錄用電量,另一個表則紀錄這個風電機給電網送了多少電。去年平均有12%的風電是限電,風電機有能力可以發電,但由於各種原因電網公司不讓它啟動;例如內蒙地區是熱電聯產,如果要發風電,需要限制火電,這樣老百姓取暖供熱的問題就解決不了,所以不得不將風電機停下。還有一個原因是電網的建設沒來得及跟上,因為過去這兩個方面是分別規劃的,所以可能有20%安裝的發電機不能在安裝當年並網。
德國之聲: 去年日本海嘯引發的福島核電問題震驚全球,德國因此決定停用核能發電,中國則暫停建設新的核電廠。若中國決定全面停用核電,風力發電是否能完全取而代之?而能源波動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賀德馨教授:中國的風力發電代替不了核電,也代替不了其他的能源,能源在相當一個時期還是要多元化的。風電能源波動這個問題現在採取的辦法是從風電技術改進,另一個解決辦法是電網的建設中增加調風的設備,風電一旦出現波動的時候電網可以調度。我們現在研究,像天氣預報一樣,風力發電每天的發電量也可以預報。風電是可控的,但需要花更多的代價和技術管理上的措施做到控制,當然它不可能像火電或核電平穩。
德國之聲:目前已經有不少家庭在屋頂裝置太陽能板發電,風力發電是否也能普及至所有一般家庭?
賀德馨教授:太陽能和風能在中國是互補系統,有時候還會加上一點其他新能源和常規能源。太陽能發電由於中國不像歐美國家在政策上已經允許並網,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家庭用風能是不能推廣的。歐美的風能和太陽能推廣進入家庭,主要是要並網,多的電可以賣給國家。風力因為受到城市影響,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上風電。目前太陽能跟建築一體化的設計已經做得差不多了,現在國際已經在規劃風電和建築的一體化,評估哪些房子適合裝小型風機。
德國之聲:許多人質疑風力發電設備會破壞自然景觀,製造噪音,甚至影響生態,您怎麼看?
賀德馨教授:風電本身是清潔能源,但是也要注意保護生態。風力在生產零件的過程要消耗燃料和電,在製造的過程中也排出二氧化碳。中國正在計算,究竟一颱風力發電機在20年壽命期間要用多少時間的發電量彌補過程中所排出的二氧化碳。丹麥算出的結果是6-9個月,我們可能要超過1年。第二個問題是景觀和噪音。噪聲的解決的措施主要是控制齒輪和葉片噪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標準,風機在夜間和白天各應該達到多少標準,基本上風力發電機都可以做到。現在有的地方把風電機跟旅遊景點結合,有的是在規劃風電時限制使用道路的面積,限制施工過程中能夠動用的綠地,而且完工以後要恢復原狀。風電和自然必須和諧發展,否則風電是不可能可持續性發展的。
採訪記者:張筠青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