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廉價勞力不再用之不竭

2006年4月8日

中國長久以來就被認為是世界製造工廠,尤其是南部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加工出口型企業,憑借著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而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牢固的競爭優勢。但是,近年來這些發達地區的老闆們卻逐漸發現,要像以前那樣用很低的薪水找到足夠的勞工是越來越不容易了。中國的廉價勞力資源已經耗竭了嗎?勞動短缺會帶來怎樣的後繼效應呢?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中國勞工通訊的專家蔡崇國先生。

https://p.dw.com/p/8Epc
外來打工族圖片來源: AP

從2003年開始,在深圳,珠海等南方城市就出現了勞工短缺,但當時許多專家學者還認為這只是偶然現象,並不一定會長期存在。但2004年乃至2005年,勞工短缺的現象依然沒有得到緩解,人們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的存在。根據中國官方數字,僅在擁有大量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廣東和福建兩省,就需要大約80萬工人,而如果加上浙江等其他地區的話,總數可能達到100萬。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一向被認為認為是取之不盡的,現在出現短缺,究竟原因何在呢?

中國勞工通訊的蔡崇國為我們分析道,「主流意見認為,第一個原因是南部沿海城市的勞動條件特別惡劣,以前民工還不瞭解情況,只要找到工就滿足了,但現在他們知道了,第二個是民工在當地受歧視,第三個是那些城市裡民工無法作長遠打算,此外這兩三年來農村地區實行了免稅等政策,使得農村的收入比以前要好一些,還有就是計劃生育政策使得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工人比較少。這些都是導致沿海地區勞力不足的原因。」

物以稀為貴,勞工的稀缺市的企業主和廠主們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吸引勞工前來工作。其中主要的手段就是提高薪水,有統計數字顯示,沿海地區大城市的最低薪水標準在近三年之內上升了25%。蔡崇國認為,儘管勞工的薪水水準有所上升,但在工作條件,工作強度等方面並沒有大的改善,至少改善的幅度不如薪水上升的那麼顯著。因為企業主在勞工短缺的情況下,對現有勞工的控制往往更加嚴格,比如收取幾個月的薪水作為押金,或者扣押暫住證等等。另一方面,到沿海地區打工的農民往往是家中急需要錢,因此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勞動條件。而在一些地區還出現了老闆找工人難,農民工找工作也難的自相矛盾的現象。蔡崇國對此解釋道,「原因之一是在那裡待的時間長一些的農民工,他們知道現在找工作容易一些了,因此不斷的換工作,也就是不斷地找工作,而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雖然對工作不滿意,但沒有解決的辦法,只好不斷的換,不斷的找。另外一個就是很多民工沒有進入工頭的網路裡,因此他們招工也不容易。」

在中國沿海地區勞工薪水出現普遍增長之後,有觀點認為,那些以出口加工業務為主的勞動密集企業將失去從前擁有的競爭優勢,因此很多企業可能會搬遷到勞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或者地區去,比如有些企業已經開始將生產基地轉向越南,孟加拉等地。這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但蔡崇國認為,勞工薪水增長首先並不一定意味著產品價格也會增長,同時,勞工薪水提升對於中國經濟還有很積極的意義,「很多外資到中國投資,一是看到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這種潛在和現實的購買力。薪水上漲了,如果農民和一部分居民的購買力提高了,中國國內市場就會擴大。所以薪水增長對於任何企業從長遠來說都是有好處的。這也是西方經濟一百年來沒有垮下去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的經濟發展和國內大多數居民的購買力提高是同步的。中國必須要走這條路,中國勞工薪水增長的最大好處恐怕是將逼迫中國經濟發展把重點放在國內購買力提高上,而不只是放在出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