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稀土問題或遭制裁
2012年3月14日《世界報》3月13日寫道:"在針對中國的圍繞稀土的貿易戰爭中,歐盟、美國和日本結盟。這些工業國家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抱怨中國,從而冒著與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進行貿易戰爭的風險。
"……這個貿易糾紛是北京與另外3個世界經濟體之間的諸多糾紛之一。然而,歐盟、美國和日本聯合在世貿組織對這個崛起的世界經濟大國採取行動,還是第一次。"
該報認為,"……中國對稀有原材料的開采佔到全球消費量的97%,從而幾乎保持世界開采的壟斷。但是,中國僅僅控制大約全球儲量的1/3,在加拿大、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越南、澳洲和哈薩克斯坦也發現大型礦床。"
文章說,中國自己對稀土的需求也大大上升,所以,中國生產者現在優待本國買主。"此外,中國明顯感到被佔了便宜,因為由於開采成本較低,金屬很長一段時間在世界市場以相當低的價格出售。溫家寶曾對梅克爾說過,中國過去以賣鹽的價格出售稀土。
"然而批評者堅信,中國主要想為本國產業創造競爭優勢,也常常推測中國想借助於出口限制迫使外國康采恩將工廠搬到中國,這樣可以更容易獲得這種原材料。"
"對華施壓來得太遲"
《世界報》(3月13日)另一篇評論認為,"……儘管北京在稀土出口限制問題上較之以往的貿易爭議有更好的理由,但有很好的機會讓世貿組織譴責中國的做法。
"現在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很重要,因為關係到這個在遠東崛起的世界經濟大國能否遵守自由競爭的游戲規則。對於德國的企業來說,這個努力其實姍姍來遲。
"因為,不像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稀土並不稀有,而是全球到處都有。中國雖然開采全世界消費量的97%,中國的地下儲藏只不過是總蘊藏量的1/3。作為比較,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全球石油儲量的2/3。
評論說:"中國主宰世界市場,因為中國的開采成本低,工業國家的礦山跟不上。自從中國限制釔和鑥等金屬的出口以來,市場價格上漲。價格更貴導致其它國家的開采重新有利可圖。
"全世界範圍內,關閉的礦山重新開張,開發了新的儲量。目前的緊缺可以很快告終。對德國的工業來說是個好消息,由於新的供貨商今後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然而稀土會更貴,因為澳洲或加拿大的金屬開采要比中國更昂貴。"
"若不讓步可能會導致制裁"
《德國金融時報》3月13日認為,"中國對呼籲無動於衷,現在該世貿組織(WTO)出面解決了。"
"北京多年來就加緊出口限制,其中包括交貨配額和出口關稅。中國從而巨大地推動了原材料價格。據歐盟透露,在2011年中,稀土價格較之2009年貴了1000%。中國要求外國買主支付的價格是本國買主的一倍。……"
該報認為,"……世貿組織的審議應在一個月以後開始,仲裁程序會以世貿組織的仲裁判決告終。中國若不讓步,就會導致在最糟糕情況下受到制裁。"
報摘:林泉
責編:邱璧輝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