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購買軍火亞洲居首
2004年9月4日年度研究報告指出,美俄兩國仍然主導全球的軍火生意,在從2000到2003的三年裡,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軍火賣給了亞洲國家,中國的武器購買量則位居亞洲國家的首位,三年裡,中國共花掉了93億美元,相當於700多億人民幣購買武器。
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機構的高級研究員,負責研究東亞安全事務的沃德分析了,中國大量購買武器的原因, 他說:
「過去十年以來,中國一直在武器和國防科技上大量進口,從國際標準來講,這很明顯地表明,中國自己的國防工業非常落後,這使得中國不得不依賴從外國進口武器,尤其是從俄羅斯。而俄羅斯,也非常想通過軍火交易獲得外匯。」
沃德還認為,中國購買武器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保持台海地區的軍事威懾,並預防任何可能的大陸與台灣的軍事衝突。他指出:
「另一方面,中國有一個很清晰的國防策略,也就是要盡全力防止台灣宣佈獨立,同時也要防止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的干預。因為策略清楚,中國的國防需求也變得很清晰。所以,中國的軍事儲備策略也很明確。」
沃德分析道,中國在過去10年不斷在購買軍火上的投入,已經使得自身的武器裝備十分領先。沃德認為,在過去幾年,中國的國防能力大幅度提高。無論在硬體上,還是軟體上。中國的軍事裝備本身越來越強,而國防科技水準也越來越高,中國在海陸空方面都掌握很高的操作技術。同時中國在政治上也毫不諱言自己的國防策略。因此沃德相信,中國在國防方面還會不斷進步。
而一直在軍事防禦上依賴美國的台灣,則在這場軍備競爭中被落在了後面。
台灣的問題是,過去幾年一直沒有花力氣準備國防,台灣政府很難說服國會通過他們的購買武器計劃,這引起了美國的不安,因為美國發現,台灣在軍事上較弱,而且很以來美國。台灣想讓美國負責自己的國防安全,美國則把這當成了包袱。
中國政府在軍事上不斷增加投入,國家軍委主席更被法新社的記者稱為「軍事強人」,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調查,中國2004年將把用於國防的投入比去年增加一倍,國防預算與購買軍火的投入,在500億到700億之間。
俄羅斯是中國軍火的主要來源。自從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美國和歐盟都對中國實行了武器禁運。美國至今仍然強烈反對對中國開放武器市場,擔心在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中,賣給中國的武器會被用來對付保衛台灣的美國軍隊。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德法為首的一些歐盟國家,開始鬆動對華軍售的政策,中國政府更是不遺餘力的游說歐盟國家,希望通過優惠的經濟政策,換取他們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