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政策的兩面性
2013年8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四(8月8日)一期的《商報》刊登該報有關人口問題的系列討論文章的第四部分,以中國為對象。文章這樣談到北京當局的人口政策:
「在中國,政府會干預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屬於個人最隱私的決定:家庭計劃和懷孕生育。從1979年起,中國家長們一般只能有一個孩子。國家毫不留情地貫徹這一法律,給許多家庭帶來了巨大痛苦。不過,就積極方面說,一胎化政策使中國避免了多增加1億至4億人口,—有關的估計數字相差很遠。多數中國人相信,有了這一政策,國家的有序發展才成為可能。
「然而,低出生率帶來的壞處也逐漸彰顯。中國國內也出現了有關經濟增長因此受到威脅的激烈討論。……2040年,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將進入退休年齡。那時,中國將突然面對比今天的聯邦德國所面臨的更為嚴重的老齡化問題。」
《商報》的文章接著指出,不少經濟學家,以及德國經濟界認為,勞動力減少現象並非一無是處:
「其他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情況並沒有那麼糟糕,甚至還有其好處。巴克利投資公司的專家們就指出,就業人口數量適當減少可以為勞工市場起到某種穩定作用。的確,過去數年,不論是有所減弱的出口貿易還是減少了的建築活動並未導致失業率走高。原因可能是,對勞動力的需求已經減少。這一發展也有助於實現結構轉變。巴克利的經濟學家們指出,一旦勞動力吃緊,薪水就會增加,這將促使中國經濟調整發展方向,從廉價出口經濟轉為更多內需和服務業,創造高值就業崗位。
「德國經濟界的代表也認為,沒有驚慌的理由。一個中小企業的中國商務負責人就表示,『我們仍可以毫無問題地找到勞工,尤其是因為我們支付遠高於最低薪水的薪水。在內陸地區,依然還有大量農民的子女等待著掙更多錢的機會』。這對政府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中國從來都不願永遠是一個廉價生產國。中國的目標從來都是,儘管人口數量龐大,避免出現貧民窟,最終實現象美國、歐洲和日本那樣的富裕。
「這是實施一胎化政策的原因之一,而躍升為全球經濟最強國之一這一事實亦使政策制定者們得到了證實。不過,由此得到的另一個結論是,中國隨時都可能再度180度大轉彎。如果這個國家又允許每家平均有2個甚至3個孩子,數十年後,人口形勢又會穩定。在起初的20年後,又會有更多的人湧向就業市場,—恰逢可以預見的養老金問題出現的時候」。
馬英九形象受影響
台灣國防部長楊念祖就任僅6天就因文章抄襲醜聞而下台。8月8日一期的《日報》在相關報導中指出,楊念祖之前已有高華柱,上任不到3年也因一新兵受上級虐待致死醜聞而丟烏紗帽,這兩人的迅速隕落不能不給馬英九總統的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楊8月1日才被任命。他的前任7月底在發生大規模示威後辭職,由此承擔一名新兵死亡的責任。這名士兵因其上司的虐待而在服役期到期前3天死亡。……
「這位新兵的死亡事件引發對軍中虐待的全國性抗議浪潮,而這一抗議浪潮最終指向了對中國示好的馬英九總統的保守派政府。不僅是台灣的一年期兵役制不受歡迎,馬所在的涉入腐敗醜聞的國民黨也失去了與年輕一代的紐帶。對馬的政績的民意調查滿意度降至13%的歷史低點。」
摘編:凝煉
責編:苗子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