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相互提防相互依賴
2006年3月22日「俄羅斯努力使國際社會重新承認其大國地位,但西方在八國集團中只給莫斯科半個席位、拒絕接納它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並不斷批評俄羅斯國家。於是普丁打出了亞洲牌及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原料牌,能源是他的有效手段。
由於經濟快速發展,中國越來越被世界視為大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以後,中國明顯地與西方民主模式劃清了界限。在這個問題和涉及國際協調的問題上,中國找到了俄羅斯這個夥伴,最近的伊朗核糾紛就是一個例子。
但對北京具有戰略意義的卻是俄羅斯的能源儲藏量及其仍然巨大的軍事潛力,今年中國將首次開始儲備石油。普丁訪問北京前,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在記者會上說,俄羅斯要擴大與中國的能源合作,準備今年通過鐵路向中國提供1500萬噸石油,九十年代討論的遠東輸油管道將再次提上日程。」
僅去年,中俄兩國貿易額就增長了30%,能源和軍備領域的合作是其中的重頭戲。南德意志報既看到了中俄兩國合作新關係,也發現了兩國關係中潛在的問題:
「北京與莫斯科之間一度緊張的關係早已變成了戰略利益共同體。繁榮的中國渴望獲得俄羅斯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此外北京大規模向俄羅斯訂購噴氣式戰鬥機和軍備,從而扶持了衰敗的俄羅斯軍火工業。為了遏制美國的影響,兩國在伊朗核衝突等政治問題上結成了為達到某種目的的同盟。
不過,友誼有其界限。正如一家俄羅斯報紙星期一所說,中國已成為與俄羅斯能源康采恩進行競爭的力量。去年,俄羅斯的盧克石油公司在為併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進行的角逐中失敗,這家企業最後賣給了中國國營的石油天然氣公司。
此外,莫斯科對中國在俄羅斯的鄰國、甚至在俄羅斯內地的影響不斷增大感到擔憂。因為在資源豐富的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居民人數急劇下降,而中國移民卻在不斷增多。俄羅斯的政治家不斷煽起人們對土地悄悄失去的恐懼。但在普丁訪問中國時,這個問題也許至少不會正式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