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 白拿錢 芬蘭人想要試一試
2016年12月3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12月31日之前,會有大約2000名25~58歲之間的芬蘭公民收到國家社保局(KELA)的一份通知,今後的24個月裡,他們將能每月獲得560歐元。社保局表示,這2000名人選是從今年11月領取過失業金、低保金的人群中抽簽產生的。
560歐元正好是目前芬蘭的失業金金額。收到通知的"幸運兒",今後兩年時間裡將無法再獲得失業金或者低保金;不過,如果他們在這段時間裡找到了工作,每月560歐元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也一分錢不少--這是"無條件"的。值得注意的是,560歐元遠遠低於2700歐元的芬蘭人平均收入水準--這只是"基本收入"。
事實上,這項新的政策更是一場科學試驗。眾多學者將對為期兩年的試驗進行全程跟蹤,國家社保局還設立了一個對照組--計算機在相同的人群中隨機抽取了另一批人,他們還是按照現行制度領取失業金或者低保金。
試驗目的1:失業者的再就業意願是否會提高?
按照計劃,這2000人的每月560歐元基本收入,將直接從芬蘭的公共財政中支出。但芬蘭政府主導的這場試驗,其主要目的並非是測試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否會超出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畢竟,其金額與現行的失業金等同。國家社保局的圖魯能(Marjukka Turunen)對德新社表示:"無條件基本收入將能夠激勵現在的失業金領取者重新去工作。"圖魯能介紹說,許多現在的失業者、低保戶都不願意去做一些較低收入的工作,他們擔心稅後薪水還不如失業金,"我們認為,無條件的基本收入將促使他們至少去接受一份半職工作。"
在有關無條件基本收入的爭議中,反對方的一項主要論據就是:許多獲得無條件基本保障的勞動者將不再願意工作,從而導致社會生產值下滑。而支持方則駁斥說,人天然具有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動機,因此大多數人依然會在有基本收入保障時繼續工作。
反對方的代表人物之一、慕尼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費斯特(Clemens Fuest)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對人性的這般認知很有親和力,但是它和真正的人性相去甚遠。"費斯特還對"工作動力不再是迫於生存壓力,而是因為自身具備工作的意願"這種說法表示擔心,指出"有些重要的工作就是只有在金錢激勵的前提下才會有人去做"。
試驗目的2:福利系統的官僚成本能否降低?
芬蘭此次試驗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則是測試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是否能夠有效降低官僚體系的運行成本。在現有的社會福利體系中,當局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定期核查低保金領取者的真實生活水準,不斷調整低保金的金額高低。而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則意味著社會福利發放方式的極大簡化。
在今年6月的全民公投中,瑞士民眾高票否決了引入"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的計劃。而在荷蘭烏特勒支,政府與高校則即將展開合作,在250名失業者中開展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試驗。這一近年來不斷引發廣泛討論的制度,其主要爭議點包括:高昂的成本如何承擔?是否會造就一堆"懶漢"?日益取代人工勞動的機器,是否會推高失業率,從而使得無條件基本保障成為未來社會的必需品?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