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歡樂、一家愁:配額後的中國和孟加拉
2004年11月8日孟加拉紡織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主席法祖爾-霍克,今年8月初對美國『基督教科學觀察報』抱怨說,孟加拉可能會有30萬到80萬的服裝業工人因此失業。孟加拉每年出口紡織品55億美元,佔該國出口總額的76%,現有250萬從業人員,其中80%是婦女。
自1974年生效以來,WTO-世貿組織在1995年又決定將其有效期延長10年,即2005年元月一日終止。這意味著,「多種紡織品協定」多規定的各國紡織品配額將從明年一月一日起取消。國際紡織局的機關刊物『國際紡織展望』今年7/8月份斷言說,價格和邊際利潤的下跌將影響世界上所有紡織品商家。『基督教科學觀察報』的結論是,由於中國紡織品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和巨大的生產潛能,可能因為配額制這一僅存市場壁壘的消失,「改變世界範圍內尤其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財富轉移。」
以歐洲最大的服裝連鎖店、瑞典品牌H&M為例,她目前的採購地主要是羅馬尼亞、孟加拉和柬埔寨,是個地道的全球企業。但明年一月一日配額取消之後,專家預計,H&M將把採購重點轉移到中國和印度。這對一些中等規模的紡織品生產國如葡萄牙、突尼斯和柬埔寨等國來說,壓力巨大。而孟加拉現在對歐盟的紡織品出口並不受配額限制,這個南亞國家因此在過去20年間取得矚目發展。
但是孟加拉的噩夢卻即將到來。德國之聲記者貝克採訪了有25年歷史、對孟加拉進行發展援助的德國非政府組織──「NETZ發展和正義」的負責人英格-利茲。利茲介紹說,貨物從孟加拉起運運到漢堡或不萊梅港口,通常需要80到90天,而從中國發運只要50天就夠了。海運周期是如此之長,根本難以滿足多變的服裝市場,空運則大大提升了成本,結果根本無法與中國競爭。而且問題是,孟加拉的紡織工人都是從貧困農村來的,他們除此根本找不到其他工作,一旦失業,特別是女工,只能從事薪水極低的家傭或者淪為妓女,就會面臨生存危機。過去的類似危機已經證明了這一問題。
競爭力不足的另一個原因是,儘管孟加拉的薪水水準很低,比「世界工廠」的中國還低20-30%,但因為薪水成本通常只佔成本的10%,這一低薪水優勢幾乎微不足道。中國的匯率因素可能才是關鍵。霍克的估計是,中國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了至少45%,這使得儘管中國紡織業薪水在以年均5%的速率增長,但仍然能夠保持強大的價格優勢。基督教科學觀察報的報導說,霍克因此稱這一競爭是場「不道德的游戲」。
目前,不僅是孟加拉麵臨潛在的大失業,美國紡織業也可能因此再丟掉60萬個工作崗位,而全美紡織業目前僅剩下70萬名從業人員。美國100名紡織業CEO今年7月間發起了一次15年來最大規模的院外游說,要求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口,中美一度陷入貿易戰的邊緣。
有11個成員國的歐洲棉紡織品共同體和有5個南美成員國的安第斯紡織業聯盟,今年3月間曾聯合發表了伊斯坦堡声明,要求世貿組織將現行配額規定延長到2007年,以阻止中國在全球市場的兇猛勢頭。
自2001年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廉價紡織品出口已經大大增加。以美國市場為例,過去幾年間,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已經增加了125%,價格則下降了41%。在近幾年美國提高配額的1400種產品中,中國製造的市場份額已從2002年初的9%增加到去年3月的65%,美國市場上98%的絲制襯衫都是中國生產的。從夾克到跑鞋,中國製造已經取代了以往的宏都拉斯製造、或者台灣製造、墨西哥製造。
不過,德國之聲記者貝克最後寫道,結局並不是那麼悲觀,「一旦中國真的完全蠶食了市場,美國、歐盟或者其他國家還是可能採取緊急剎車措施的」,比如中美間的雙邊配額仍然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歐盟也可能從2006年起實行「普通「優惠制度」,以市場份額來限制中國紡織品。
(雨瀟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