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YouTube影片質疑中國新冠檢測方法 網友熱議

樂然
2020年9月1日

一段在中國某地拍攝的小學生集中檢測新冠的影片在YouTube上引起熱議。影片上,檢測者給孩子們分別取樣,然後將每5份取樣放在同一個采樣管中。這樣的檢測方法究竟能不能測出新冠病毒感染者?

https://p.dw.com/p/3hrF6
China Coronavirus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Reuters/D. Ruvic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頗有人氣、綽號「格鬥狂人」的格鬥運動員兼YouTuber徐曉冬,近日在YouTube上轉發一段大陸北方某地小學生做新冠檢測的影片,引起熱議。

3分鐘的影片顯示,排隊做檢測的小學生被分為5個一組,檢測者用棉簽從孩童咽部蘸取少量分泌物,每測一人換一支棉簽,測完5人後將5支棉簽一起裝入一支采樣管中。影片畫外音是一個中年男子的聲音。在現場,他不斷質疑這樣的操作是糊弄錢,糊弄人:「你這測完了管啥事兒?你這兒5個人擱一堆,5個人擱一堆,萬一要有呢怎麼辦呀?你知道誰是誰呀?領導呢?校長呢?是校長讓這麼干的還是醫院院長讓這麼干的?還是縣委書記讓這麼干的?這不糊弄人嗎?」該男子還憤怒地對不讓他錄像表示不滿:「你給派出所打電話,你說我這兒錄像了,侵犯你隱私權了。把領導叫過來吧,叫領導來解釋解釋咋回事。」

徐曉冬在該影片下留言表示,「我不知道這些醫生的做法是不是正確,所以我發上來,希望醫生朋友們給個解答,謝謝」。

許多網友給予了回復。不少人指出,這樣的檢測方法「沒問題」,「五個一組,一組只檢測一次,如果這組有問題,這五個人再復測,很多地方都是這個方法,效率高啊!」,「5個人使用一個檢測試劑,這樣節省檢測試劑而且快速。」

有細心的網友還指出,「仔細看影片中的第18秒,5人中的第一個人給檢測護士瓶子(這個瓶子有被抽樣檢測學生的編號。)這種快速檢測法,沒多大毛病。」

混檢提高效率

核酸檢測時混合采樣目前在許多國家都被作為對低風險人群進行篩查時優先選擇的方法。據中國媒體報導,武漢和北京都採用了混檢方法對民眾做核酸檢測。新華社6月2日報導,武漢市從5月14日0時至6月1日24時,集中檢測近990萬人,其中單檢佔75.3%、混檢佔24.7%。官方稱,「結果顯示『五混一』準確率也較高。中國國家衛健委6月底表示,混檢大幅提升了核酸檢測能力,「比如,北京的日檢測能力是20多萬,使用這種結合模式,可使日檢測能力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況下達到200多萬。」

混合檢測是德國紅十字會和法蘭克福大學醫院醫學病毒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率先開發出的一種方法。3月底,該研究小組公佈,專家們將多個采樣同時置入一種特殊溶液,運用俗稱的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PCR)檢測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檢測結果呈陰性,就可以判斷,其中所有的采樣均無新冠病毒。專家們認為,這種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檢測病毒的效率,而且「無損於診斷品質」。此後,該方法在各國又有所更新。除了檢測時採用混合檢測外,采樣時也在對多人進行分別采樣後,將樣本放至同一采樣管中,這種方法的好處是避免采樣後還需人工將樣本進行混合、編號這一步驟,進一步提高效率。

徐曉冬轉發的「小學生混合采樣」影片讓有機會看到這一影片的網友們有了一次討論、質疑、澄清、交流的機會。有網友留言道:「這是科學問題,沒學過質疑可以理解。」然而在中國的社群網站上似乎缺少這樣的平台。作為《冬哥辣評》系列節目的創始人和營運者,有關徐曉冬的內容據悉早就被中國各大網站封殺,徐曉冬因此「轉戰」境外平台YouTube。不過,YouTube在中國一直被封鎖,大陸網民只有通過翻牆才有機會訪問。

China Vierhunderttausende Schüler gehen wieder zur Schule in Peking
集中進行的預防性檢測經常使用混檢的方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