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VIP專欄回顧

2007年12月22日

親愛的讀者,德國之聲中文網的VIP專欄創辦至今,一晃已是一年多。之所以開啟這個欄目,旨在通過與德國各界權威人士的訪談,為讀者獲取第一手資料,從而開啟一扇瞭解德國社會的廣角之窗。在此送舊迎新之際,我們衷心感謝並珍惜諸多中文網站、報紙、雜誌對本專欄的關注和轉載,也希望能加強彼此間的互動與交流。在新的一年中,我們將帶給讀者更多新的內容,呈現更多的亮點,也希望讀者踴躍參與這一互動進程,提出寶貴的建議和創意。

https://p.dw.com/p/Cf8z
德國之聲麥克風
Helmut Schmidt in seinem Büro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其辦公室 「如果所有國家和勢力集團都能在外交政策上象中國一樣謹慎,世界將太平得多」圖片來源: DW

瀟陽:祝紅,你做名人系列的時間已經不短了,採訪了各行各業的德國名流,涉獵題目不少。請問,做名人系列的出發點是什麼?是為了滿足讀者對名人生活內幕的好奇,對他們私生活,花邊新聞的關心?還是更關注這些名人人格上的閃光亮點,甚至包括對中國的看法?

祝紅:之所以當初想到要創辦VIP專欄,就是為了能獲得一個更大的平台,借名人的視角介紹德國的方方面面。至於這些名人的私生活,花邊新聞,我覺得這不是我要報導的內容。我選擇的訪談對象都是業內的資深人士,也是社會的亮點,我認為,他們對許多問題的看法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所以我希望借此機會與他們探討一些問題。我想,凡是關注這個專欄的人都會發現,我的訪談內容大多是德國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只是相關的時間框架要更大一些。另外,我希望能夠為中國讀者和網友創造一個瞭解德國人所思所想的機會,讓他們知道,這些德國名人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是怎樣的,他們關注和思考的都是哪些問題,尤其是他們對中國有怎樣的看法等等。

瀟陽:你是否實現了當初的設想?VIP專欄是否體現了德國各行各業代表人物的看法呢?

祝紅:我認為,至少可以說我走在這條道路上。每集出來後,我都會關注一下中文媒體的反響,當然也包括自己的交際圈內提供的訊息,朋友熟人同事們往往會告訴我又在什麼地方看到了我的訪談內容。令我感到高興的是,雖說每集所引起的反響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說還是不小的。對此,我非常高興。另外,我在德國生活了這麼多年,的確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和關注,在訪談系列節目中,我試圖將自己的思考,德國人對某些問題的思考帶入這個欄目。當然,VIP專欄不是完美無缺的,每一集出來後,我都覺得有一些缺憾,但已力所不及。在新的一年裡,我會盡量使它接近完美,所以非常希望能夠與中國的網友,讀者有一種互動。

Klaus Kinkel
德國前外長金克爾 「如果我是中國領導人,對於台灣,我會更大度和寬容一些。」圖片來源: Deutsche Telekom Stiftung

瀟陽:如果說,做這個欄目是為了讓中國的網友、讀者更多地瞭解德國社會,那麼德國社會不光是由名人組成的,它也包括普通人。但你選擇了做名人採訪,我可以想像與名人作採訪有兩個難度:名人與普通人不一樣,接近他們不很容易;其二是,這些人均在其各自領域做出了貢獻,或是很有成就的。但作為記者,你不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專家。為了能夠與這些業內權威人士進行深入的交談,採訪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水準,否則交談會流於形式或是僅限於花邊新聞。請問,你是怎麼準備這些採訪的?

祝紅: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頭說起。我是北外德語系畢業的。入學第一堂課上,老師就對我們說,外語不是專業,只是一種工具,所以要求學生具備與各行各業人士用外語交談10分鐘的知識。這句話使我從中受益。從那時起,我就比較關注各方面的議題,注意積累各方面的知識。我甚至覺得,做這個專欄也許跟年齡優勢有關,因為自從我於近20年前來德後就明顯地感到了自己在文化上存在的漏洞,所以我一直試圖彌補這些漏洞,因此我的業餘休閒時間非常少。

瀟陽:你認為,具備採訪名人資格,或者說採訪名人困難嗎?還是說,採訪名人是件很容易的事?如果在中國的話,採訪名人是很困難的,需要靠關係,甚至要支付不低的費用。在德國也是這樣嗎?

祝紅:我覺得最讓我感到慶幸的是,我是中國人。中國的崛起,在國際舞台上所扮演的愈發重要的角色,使我有機會能夠接近德國的名人。當然,我原來也做了很多採訪,有一定的交際圈,現在這個圈子是越來越大了。自從VIP專欄啟動以來,我有時只要把這個專欄通過鏈接的形式轉給對方,就往往會獲得接受採訪的承諾。但反過來說,找名人採訪並不是沒有難度的,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查閱大量的資料,要把自己的提問詳細地寫給對方。因為是名人,所以他們都有專人負責處理與媒體打交道的事宜,在相關信件的往來上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瀟陽:採訪這些名人不必為他們支付高額費用吧?!

Architektur Architekt Meinhard von Gerkan
德著名建築設計師格爾康 「對中國大城市來說,最重要的是建設完善的短途交通網路。」圖片來源: gmp

祝紅:當然不必。只是他們有拒絕接受採訪的權利。

瀟陽:作為記者,採訪對象不僅限於名人,還包括普通人。你認為採訪哪一種人更容易?採訪這兩種人大概有什麼不同?

祝紅:我的體會是,這些名人其實都是普通人,只不過採訪他們的手續要繁雜一些吧了。在VIP專欄裡,我先後已採訪了30多位德國名人,可以說,他們都是關注中國的普通人。

瀟陽:請問,在你採訪的這麼多名人中,誰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你最想再次採訪的又是哪一位?

祝紅:明年,如果有適當的機會的話,我會再次採訪德國前總理施密特。這位德國老人令我非常敬仰,他很關注中國,對中國的看法也往往不同於德國的主流媒體。我認為,能更多地瞭解他對德國、世界和中國的看法是難得的機會。至於說,誰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其實每一位採訪對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德國前外長金克爾,在電視鏡頭前他給人的印象,至少是給我的印象非常酷,甚至有些冷,但其實是一位很體諒記者工作不易,非常風趣幽默,令人感到溫暖的長輩。

瀟陽:按照中國人的想法,名人代表的是社會地位,也因此比較講究面子,在採訪過程中,你是否認為,德國名人也有只願意表現自己陽光一面,喜歡美化自己的習慣?他們是否會故意迴避某些問題,以使自己的高大形象不受影響?你是否遇到過這類情況?

祝紅:我覺得沒有,也許我在採訪時忽略了這一點。不過,認真看我的採訪系列的話,就會發現,我會提出一些與採訪對象觀點完全不同的問題,尖銳的問題。現在回憶起來,我沒有遇到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或者說我沒有意識到,以後我會留心這些問題的。

瀟陽:在VIP專欄30多集訪談系列中,最困難的是哪一次?

Markus Lüpertz
德藝術巨匠呂佩爾茲 「北京之行令我失望,因為我沒有看到中國特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祝紅:回想起來,可以說跟德國著名建築師格爾康(Gerkan)的採訪是最困難的一次。那時,由他設計的柏林火車站的一根橫梁掉了下來,在德國引起轟動,我有幸訂到了一個採訪日期。那時人們還不太清楚應該由誰來承擔事故責任,是建築公司,還是建築設計師。採訪開始時,我小心地提出了這個問題,也事先說明,如果他感到為難,不必回答。但談話中間,格爾康突然勃然大怒,並要求我立即把MD交給他,他不再接受我的採訪。情急之下,我只好試圖平息他的怒火。我當時的感覺接近絕望。當然格爾康還是接受了我的採訪,之後也向我表示道歉。但那次經歷確實讓我經歷了做記者的「歷險」一面。

瀟陽:做名人訪談,你在職業上的收獲是什麼?

祝紅:收獲當然不小。我之所以要採訪這些名人,是因為他們都是業內的知情人士,他們都很有經驗和見解,通過與他們的交談我的確獲得了許多寶貴的一手資料,其中不少是德語媒體中沒有的,這對做記者的我來說當然是非常寶貴的。

瀟陽:名人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是媒體的寵兒,你是否意識到,在與這些習慣與媒體打交道的名人訪談時,很難進行深入的交流?他們是否已習慣了某種套路?

祝紅:對記者來說,我認為最忌諱的是重複和千篇一律。在VIP專欄的訪談中,我力求在每一集裡談出一些新的內容,一些德語媒體裡沒有的東西,或是沒有談透的問題。另外,畢竟這個專欄的對像是中國讀者和網民,所以我總是考慮中國人喜歡看什麼,我想要傳遞給他們什麼訊息。

瀟陽:你的訪談對象分別來自政治、經濟和演藝界等,如果進行一番比較的話,他們都各自帶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祝紅:德國政界名人的口才真的是一流的,他們在陳述自己的觀點時,語言的表達非常流利、準確、思路清晰。經濟界企業家們的口才也不錯,他們大多不會誇誇其談,而是非常具體,務實,能夠輕鬆地列舉出一大堆數據。至於演藝界的名人,我想世界各地的演藝界名流都具備某種共性吧。

瀟陽:在這個專欄裡,你也採訪了一些在德國取得特殊成就的華人,由於文化背景不同,你是否感覺到中國在德名人與德國名人間有什麼不同?

Deutschland Porsche Bilanz Wendelin Wiedeking Auto
保時捷總裁魏德金 「奢侈不是恩賜和饋贈,人們必須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圖片來源: AP

祝紅:首先必須強調,採訪在德中國名人在這個VIP專欄裡的比重很弱,以後會有所變化,已有人建議我增加在德華人的訪談比例,我會認真考慮這個建議。如果將他們與德國名人做個比較的話,我覺得唯一的區別是,我跟他們採訪時有一種親切感,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在異國他鄉生活了這麼多年。跟德國人做採訪時,我每每會換一種方式,換一種心態。

瀟陽:你畢竟是作為中國記者採訪德國名人的,你們的交談話題勢必會轉向中國。這些名人對中國的總體印象是什麼呢?

祝紅:總的來說,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都非常好,當然,他們也看到了中國存在的許多不足和問題,但他們給我的印象是,似乎大家都堅信中國會越來越強大。

瀟陽:在以後的節目製作過程中,名人的選擇範圍是否會繼續擴大?就目前這30多集來看,體育界的明星沒有一個,體育明星是大眾媒體的聚焦所在。以後你是否會採訪一些體育界或其他領域的名人呢?

祝紅:其實我12月份就想安排與奧運會有關的內容,但沒有成功。明年北京將舉辦奧運會,所以我明年會邀請一些體育界的明星做我的訪談對象。明年的重點會與今年有所不同。另外,VIP專欄的名稱以後很可能會有所變化,也許會改用一個其他的名字,因為在採訪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或機構為德國社會,以及德中關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很有成就,很權威,但卻不為公眾所知。我認為,有必要將這些的人收入這個專欄。

Liz Mohn Portrait / Bertelsmann 2
貝塔斯曼掌門人莉茲-摩恩 「兩種文化的相互理解需要時間。」圖片來源: Bertelsmann Stiftung

瀟陽:你是否考慮過與國內媒體進行合作,擴大這個專欄的傳播範圍?因為做這個專欄畢竟很不容易,採訪到這麼多名人,又每每親臨現場,對國內媒體來說也是寶貴的資料,因為他們難得有機會系統地對德國各行各業的名人做詳細報導,僅侷限於在德國之聲的網站上發表這些作品,是否會覺得過於資源浪費?

祝紅:能與國內媒體進行合作是我最大的心願。自創立這個欄目以來,訪談系列被轉載得很多,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長期合作夥伴。我希望能夠建立這樣的合作關係,它會有助於提高節目的品質,便於我們瞭解國內讀者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在全球化的今天,展開合作會使我們大家都更具競爭力,更有市場。

瀟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