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再次給德國念緊箍咒
2004年12月7日2003年進行的PISA調查結果顯示,德國離名列前茅的目標還相差甚遠,但同第一次PISA調查相比,總算取得了進步,從倒數幾名攀升到中游的位置。成績最好的是仍舊是芬蘭。韓國,日本和加拿大也再次榮登榜首。首次參加PISA調查的香港學生,成績也非常突出。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0個成員國以及11個夥伴國的總計25萬中學生參加了這項活動。德國參加的人數為4600人。PISA測驗的重點是數學。在總共2小時的測試中,其中90分鐘是解答數學習題。此外還考核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然科學知識。同上屆PISA考核不同的是,此次考核涉及的知識領域更廣,甚至還包括了日常生活知識。
德國PISA調查工作協調員施萊歇爾認為,德國有必要繼續改革它的教育體系,尤其是應當注意到,考核結果表明,德國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社會背景。在這一點上歐洲國家中只有匈牙利,比利時和葡萄牙同德國相似。
施萊歇爾說:「如果學習成績好壞取決於學生的社會和家庭背景,那麼這只能說明,很多學生的潛力沒能得到發揮,他們得到的受教育機會不佳。這表明我們沒有充分地開發他們的潛能。最終導致的社會結果就是低生產率,低經濟增長。」
2003年的考核顯示,德國高級中學的學生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有了提高。但是普通中學學生的成績不佳,同上次幾乎沒有區別。考核結果還顯示,德國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以及學校和學校之間拉開了差距。
施萊歇爾同時指出,許多成績好的國家比如芬蘭,韓國,加拿大和荷蘭都相當好的促進和幫助了弱勢家庭學生的學習。
德國學生在數學考核中獲得了503分,比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國家的平均分數高出3分。在自然科學方面獲得502分,在閱讀方面獲得491分。美國學生在2003年的PISA考核中成績還不如德國。數學考核的成績只有483分,在代數,統計學和幾何方面的成績同立陶宛,西班牙和匈牙利平行。白人學生的成績要明顯超過黑人和拉美裔家庭的孩子。
德國僱主和工會方面在第二次PISA考核結果公佈後,一致要求德國擴大建立全日制學校。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索莫爾說,如果想增加我們年輕人在未來生活中的機會,就必須在教育政策上向那些PISA考核成績好的國家,比如斯堪迪納維亞國家看齊。除了應當發展全日制學校而外,還應當注意德國4年級小學畢業後過早地分流進入高級中學,實科中學和普通中學的這種體制並不利於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