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7峰會前瞻: 民主國家有辦法共同抗中嗎?

William Yang
2023年5月18日

隨著七國集團峰會在日本拉開帷幕,各國領袖正努力找到共同的方法,以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有些專家認為G7可以在經濟安全方面達成共識,但面對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威脅,G7能否有協調一致的回應,部分專家持懷疑態度。

https://p.dw.com/p/4RX9r
今年的G7領袖峰會在日本廣島登場。
今年的G7領袖峰會在日本廣島登場。圖片來源: Takuya Yoshino/The Yomiuri Shimbu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週五(5月19日),七國集團(G7)領袖將聚集在日本廣島,舉行為期3天的年度峰會,除了希望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大回應力道,也盼能形成統一戰線,應對中國帶來的、日益增長的挑戰。

匿名的美國官員日前告訴路透社,針對協助俄國、削弱西方制裁力度的對象,G7各國將會達成一致意見,推出潛在的新措施。G7還預計關注中國對世界各國的「經濟脅迫」,這一點也會納入聯合聲明。

此外,G7還將另外推出一份書面提案,會提及G7各國用來對抗脅迫行為的工具,無論脅迫行為來自哪一國。面對G7打算對中國的脅迫性經濟行為祭出反制,中國外交部週一(15日)表示,G7應要求美國「停止將世界分裂成兩大市場」,並稱「這是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首要威脅」。

美國官員告訴路透社,反制中國經濟脅迫是為了「去風險」,而非與中國經濟「脫鉤」。不過,有些專家認為,這些討論背後的意圖是,要促使美國的盟國同意跟進美國,也就是把中國的政治體制跟經濟安全連結起來。

澳洲國立大學的中國研究專家宋文笛說:「美國不會強行要求盟友在中美之間做出徹底的二元選擇,這一點讓他們感到放心。」

宋文笛告訴DW,藉由「去風險」來創造團結的做法,也可能讓中國安心,因為此舉能避免造成類似於冷戰的局面,同時給北京留下空間,可以對部分民主國家發動「分而治之」的戰略。他說:「去風險戰略同時讓(美國)盟友和中國都放心。」

上週G7在日本新潟舉行財長會議期間,各國聚焦於在供應鏈方面減少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性,但針對限制在中國的對外投資方面,有些國家則不那麼贊同。德國、法國官員都強調,G7並不是「反中聯盟」;中國政府一直對G7有這類批評。

12日,G7財長與央行會議在日本新潟舉行。
12日,G7財長與央行會議在日本新潟舉行。圖片來源: Issei Kato/REUTERS

強調「基於規則的秩序」

反制中國的經濟脅迫將是G7的主要焦點,但各國還會討論到中國在台灣周邊和南海的侵略性軍事活動。不同於對經濟安全問題的一致立場,有些專家認為G7不太可能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來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強的野心。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地緣經濟與戰略項目主任沃德(Robert Ward)說:「我猜想G7各國不會想正面對抗中國,因為他們就只能應對幾條戰線,而烏克蘭問題將是相當主要的。」

澳洲國立大學專家宋文笛補充說,G7的聯合聲明可能會納入基於價值觀的語句,強調他們關切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同時重申維護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很重要。

宋文笛向DW表示:「我不指望G7聯合聲明在安全面向上會是強有力的,但我認為他們會繼續使用價值導向的語句,展現對台灣與台海穩定的支持,把這視為全球商業、海上航行自由的核心要素。」

在上個月的G7外長會上,成員國對中國在南海、東海的軍事行動表示關切,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中國外交部把該公報稱為對中國內政的干涉。

雖然中國持續把台灣定調為國內問題,但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學者沃德說,日本很積極把台灣定位為「每個人都需要關注」的國際議題。他告訴DW:「(日本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參與維護(台灣海峽兩岸)穩定。」

4月9日,日本防衛省釋出照片,顯示中國航空母艦山東號在沖繩南邊海域進行艦載機起降。
4月9日,日本防衛省釋出照片,顯示中國航空母艦山東號在沖繩南邊海域進行艦載機起降。圖片來源: Japan's Ministry of Defense/AFP

應對中國挑戰 小組會議發揮作用

除了G7成員國,今年廣島峰會的特點是幾個非G7國的出席,包括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越南、巴西、非洲聯盟主席國科摩羅、太平洋島嶼論壇主席國庫克群島。這些觀察員將出席一場外聯會議,也會參與峰會場邊的雙邊或三邊會談。

分組會議的目標之一是說服這些國家跟進其他民主夥伴,反對俄國對烏克蘭的戰爭。不過,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學者沃德告訴DW,還有一個目標是針對中國。他說:「屆時會有很多分組會議,整體來說都關切中國在印太地區的作為,特別是在台灣和南海的領土爭端方面。」

日本希望採取一種包容性的方法來組織今年的G7峰會,同時也在拓展已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交政策願景,強調日本應與更多夥伴往來

「這是安倍晉三第2個任期內的做法延續,要確保日本在此區形成網絡,超越傳統的美日安全關係。」沃德舉例說:「例如,我們會看到日本和韓國可能會進一步緩和關係。他們都是美國的盟友,而日本、韓國和美國就東亞安全進行協調,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5月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在首爾會晤韓國總統尹錫悅。
5月7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在首爾會晤韓國總統尹錫悅。圖片來源: Jung Yeon-je via REUTERS

然而,對於分組會議和G7能否形成一致的議程,來應對中國帶來的安全挑戰,有些專家抱持懷疑態度,因為G7跟各種雙邊、三邊對話之間「沒有協調性」。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博士後研究員胡莎娜(Sana Hashmi)說:「他們想聚焦於中國威脅,而且各分組會議和G7的議程相似,但卻缺乏協調性。」

儘管G7和其他民主國家之間缺乏協調令人擔憂,但有一種新趨勢出現,可能有助於民主國家推出集體的回應,以應對中國的侵略性軍事行為,那就是美國致力與區域盟友共同分擔更多責任。「(美國)已認知到自身需要盟友的幫助,特別是在印太地區。」沃德補充說,美國正在鼓勵盟友承擔更多責任,維護區域穩定。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