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中國仍未實現某些世貿承諾
2006年11月10日「歐盟海關去年沒收的盜版產品中,一半來自中國。據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公佈的數字,十年內沒收的仿冒產品增長了十倍。相關的歐盟企業、尤其電影、音樂和軟體製造企業遭受的損失達到數十億歐元。歐盟認為,這一問題正向新的行業擴展。曼德爾森說,盜版產品不再侷限於高檔產品和數位光碟,偽造的飛機配件、飲料和諸如避孕藥等藥品現在也大量出現。
曼德爾森說,大量偽造產品的行為不僅拖住了歐盟競爭力的後腿,對中國自己來說,也日益成為問題,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仿冒生產中國的產品。例如一家德國汽車製造公司不久前控告了一家仿造該公司高級客車的中國廠家。由於這家德國公司多年前授予了一家中國合作夥伴生產許可證,所以這家中國夥伴也因此受到損失。官方數字表明,侵犯專利的案例中,80%是中國企業提出的控告。」
五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作出了一系列承諾,五年後,這些承諾的兌現情況如何,新蘇黎世報做了如下總結:
「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中國以不正當的方式為自己謀取好處。首先受到批評的是北京壓低貨幣匯率,以此獲得價格優勢。此外,中國在一些方面沒有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時作出的開放本國國內市場的承諾。最後,人們也批評,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很不得力使外國公司在中國吃了大虧。
長期以來,歐盟抱怨中國採用違反合同的不公正做法。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表示,如果中國繼續拒絕削減貿易障礙,歐盟將毫不遲疑地把北京告到世貿組織。歐盟委員會十月下旬發表的一份文件要求中國必須開放公共項目招標市場。
2009年前,中國將加入世貿組織公共項目招標協定。按照這一協定,公共項目招標時,外國投標廠家不應受到虧待。事實上,由於中國制度的特殊性,要想排除這種結構上的缺點極其困難。在反對偽造仿冒產品的問題上,北京雖然指出,它加強了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工作,但事實上沒有堅決貫徹現行法規,這樣缺陷的產生主要因為中國缺乏有效的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