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這些行業最不好過
中國經濟在新冠疫情下走過了第二年。除了疫情困擾、全球供應鏈出問題,中國政府還對一些產業進行大力監管、整治、甚至變相取締。過去一年哪些行業苦不堪言?
傳統製造業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就已多年面對利潤下降、生產成本攀升等問題。2020年以來,疫情的反反復復導致生產鏈斷裂,人工、物流成本又進一步大幅增加。此外,政府在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爆發局部疫情、原材料斷供、限電等不可預測因素都會迫使企業停工。
網路行業
去年以來,中國政府對本國網路科技巨頭加大了監管力度。今年以來,阿裡巴巴、腾訊、京東、滴滴和美團等網路巨頭紛紛受到反壟斷調查。4月,阿裡巴巴因禁止平台內商家在其他競爭性平台開店的"二選一"行為,遭罰182億人民幣。這張罰單也創下中國反壟斷罰款迄今為止的記錄。
數據安全成大事
過去多年中國對網路企業放任發展的政策走到了盡頭。政府也明確傳達出不樂見科技企業赴海外上市的訊號。今年7月,中國國家網路信息辦公室宣佈對在美國上市的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致使該公司股票市值蒸發三分之一。據美聯社報導,今年阿裡巴巴、腾讯、滴滴和其他科技巨頭的總市值已減少了1.3兆美元。
社群網站、娛乐平台
騰訊、快手、微博和小紅書等網路平台因為傳播色情訊息等指控被罰款。騰訊音樂被責令解除與供應商的獨家版權合作。 政府還發布新規限制青少年電子游戲的時間,使電玩行業受到衝擊。以社交、游戲為重心的騰訊自今年2月中旬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以來,市值蒸發超過2.24兆元(3471.3億美元)。
房地產行業
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房住不炒」 的口號下,北京開始採取實質性措施抑制房地產市場的畸形擴張。中央政府今年開始對房地產企業實施限制融資的「三條紅線」,要求房企壓縮負債。這導致以恆大為代表的一批地產開發商陷入巨大的債務危機。今年下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已明顯降溫,房產中介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旅遊業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人不僅出國變得很難,跨省市旅行都會面臨意想不到的風險。一旦出現陽性檢測結果,整個城市甚至地區都會被封,遊客被困、滯留。因此多數中國人放棄了旅遊計劃。公園景點、旅行社、客運、飯店等行業的復甦一再受到打擊。
餐飲業
餐飲業的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全國封禁的那幾個月,餐飲業經歷了最慘淡的時刻。後來隨著社會生活的恢復,本地消費者回歸。但人們的就餐和社交習慣發生了改變,食品價格、經營成本在上升。經歷了倒閉潮之後,餐飲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似乎沒有下降。在全球擁有近1600家門店的火鍋連鎖餐廳海底撈11月宣佈,今年共將關閉近300家門店。
航空業
航空公司也是受疫情影響損失最慘重的行業之一。無論是幾乎陷入停頓的國際航線還是慘淡經營國內航線,大部分航空公司處於虧損狀態。由於中國的民航企業大部分為國企,因此除海航破產重組外,並無其它航空公司倒閉。
教培行業
今年7月,中國政府推出「雙減」政策整頓教培行業:嚴禁教培機構資本化運作,規定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這被視為宣告教培行業的「死刑」。教培領軍企業新東方和好未來的股價,分別暴跌超過80%和90%。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校外培訓機構有超過70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他們其中的一部分已經或面臨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