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到成功」:奧地利人怎樣幫助中國農村
2006年2月26日項目在中國六個不同的省份挑選了七個村莊作為研究試點。來自中國和奧地利的專家以這些村莊為原型,從生態、經濟和社會文化的角度出發,尋找農村可持續性發展的潛力,設計實現富裕的方案。
馬到成功的項目負責人杜姆萊希爾表示:「項目的主要成果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從科研成果,有很強的理論性;另一方面是實際應用,也就是在中國七個村落中付諸實施的各項舉措。我們在項目一開始的設計是同時實現理論與實踐操作中的目標,這對我們來說同等重要。」
在中外科學家討論理論研究方法的同時,很多偏僻貧困的村落也從這一項目中獲益。讓奧地利科學家們吃驚的是,很多貧困農村的農民雖然生活儉朴,但是對物質的需求不高。一個村莊的農民在於社會科學家們交談的時候提出要一個澡堂子。他們希望澡堂子成為村民碰頭的好地方,在農閒之餘可以獲得輕鬆愉快的心情。科學家們則希望將這些項目中蒐集到的重要資料反饋給中國領導層,作為制定新的農業、農民、農村政策的參考。
杜姆萊希爾說:「我們科研小組裡有中國官方的政府機構,包括中國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以及國務院中國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的專家們和我們進行了密切的合作,我們的科研成果,包括我們在各地方為幫助農民進行可持續發展採取的不同方法都被這兩個政府部門廣泛接受。我們希望中國政府能夠通過我們的項目獲得一些啟發。另一方面,我們在實踐中與中國各地方的幹部,村裡的、縣裡的、省裡的等等,有了廣泛接觸。他們也在不同程度上參加了我們的項目。」
中國目前的發展趨勢是城市化,很多農民為了改善生活進城打工,農業問題也就越顯突出。中國有70%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成為實現小康目標的關鍵。奧地利的這些科學家們也願意為此做出努力,並受到了閉塞山村裡普通老百姓的歡迎。
杜姆萊希爾說:「我們發現村民們有很多很多的想法,為我們進行研究做出精心的準備。我們在項目開始要求每一個科研對象都做出相應的準備。這些村落毫不猶豫地說,好!我們願意。在我們第一次進村的時候,等待我們的是一個盛大的節日。他們將我們的到訪看成是開放之後的產物,他們在我們的身上感受到了外國人對中國的興趣。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鼓舞,我們感覺到,大鼻子在中國農村是受歡迎的。」
當遠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