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面對仇外言論 德語媒體左右為難

雨涵2016年3月7日

從難民危機以來,一些德國媒體被迫採取了一些在過去也許會被視為與言論自由不相符的做法,比如刪除讀者評論,或者乾脆關閉評論功能。原因是部分煽動種族仇恨的極端言論甚囂塵上。

https://p.dw.com/p/1I8m3
Symbolbild Flüchtlingsgegner Pegida AFD Rechte
2015年10月右翼勢力舉行反對接收難民的抗議活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chutt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果要列舉當下在德國最熱點的網路討論話題,難民危機肯定是其中之一。成千上萬擁入德國的難民,不僅給梅克爾政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也給德語媒體出了"難題"。極右排外抗議活動、火燒難民營之類的消息接連不斷,而比行動暴力更能夠造成廣泛影響力的是"言語暴力"。尤其是在社群網站上,各種極端、仇恨言論不僅層出不窮,而且還會一傳十十傳百,迅速散播開來。

除了社交平台,不少網路新聞媒體的網頁評論功能也成了"火藥桶",尤其是涉及難民議題的報導文章,常常會引起用戶的激烈討論,這其中就不乏帶有宣揚仇恨和排外思想、對難民加以辱罵的文字。

德國媒體專業雜誌《記者》(Journalist)2016年3月一期發表了《南德意志報》網頁版主編普勒辛格(Stefan Plöchinger)撰寫的文章《網路上的煽風點火》(Hetze im Netz)。作者解釋了他的編輯部為什麼在一年多前決定以數量不多的、經過編輯整理的論壇來取代文章評論功能。

而走出這一步的德國媒體並不在少數。根據《記者》雜誌編輯部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在接受調查的總共66家德國報社編輯部裡,有27家報社在過去的12個月裡曾經對其網頁以及臉書官方帳號上的評論功能進行過限制或者徹底關閉。主要原因就是:尤其是帶有右翼傾向的言論愈演愈烈,其中一些甚至有違法的嫌疑。這導致很多編輯部根本無力應付對這些評論的編輯和刪除工作。

Symbolbild Deutschland Medien
與全紙媒時代不同,在網路時代任何言論都可以得到迅速的傳播圖片來源: imago/Ralph Peters

德國之聲記者打開了德國電視一台的"每日新聞"官方網站(tagesschau.de),其中3月7日上午剛剛發表的一篇關於極右黨派AfD(德國另類選擇黨)在黑森州地方議會選舉中勢力大漲的報導下面,一共發表了63條經過編輯整理的相關讀者評論。網頁最後還註明:"由於用戶評論數量眾多,小編已經不堪重負。因此這篇報導現在已經關閉評論。敬請諒解。"

本人也有移民背景的德國電視二台新聞主播冬妮婭‧哈雅麗(Dunya Hayali)不久前也成為網路"言語暴力"的受害者。2月6日,在獲得2016"金相機獎"的頒獎典禮上,哈雅麗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在一個言論自由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擔憂和恐懼,而不用立刻被歸到右翼納粹的陣營中去。但是:如果發表種族主義言論的話,那麼你XX的就是個種族主義者!"這番話引起了在場嘉賓全場起立鼓掌。

然而隨後各種辱罵和攻擊性言論就像暴風驟雨般向這位女記者襲來,她的個人臉書頁面更是成為各種侮辱性評論的集中地。今年2月,漢堡州立法院作出裁決,禁止一位臉書用戶在哈雅麗的個人頁面上發表仇恨言論,如若再犯將處以25萬歐元的罰款。

《南德意志報》網頁版主編在《記者》雜誌發表的上述文章中就明確指出,在臉書這樣的社群網站上,越是誇張、情緒化的內容越容易引起互動。因此"恐懼和仇恨的口號就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染"。"問題總是被不斷地誇張放大,直到它們看起來已經無法解決。而那些玩弄挑釁升級游戲的人,永遠不會感到厭倦。"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