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不能重蹈光伏覆轍?歐中光伏產業的「恩怨情仇」
2023年9月1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之時,提到多年前歐洲光伏產業全面崩潰的例子。她說,"歐盟沒有忘記中國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對我們的太陽能工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因為中國國家補貼光伏板產業,導致歐洲的競爭廠商敗退市場。她說,"這樣的事情,不能在電動車領域再度重現"。
法國的歐洲事務部長勞倫斯‧布恩(Laurence Boon)本周三(9月13日)對歐委會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決定表示支持,她說,這對保護歐盟市場至關重要。在一份聲明中她表示:"我們不會允許獲得過度補貼的電動汽車湧入我們的市場,危及到我們的公司,就像太陽能電池板發生的事情一樣。"
上個禮拜,歐盟內部市場專員佈雷頓(Thierry Breton)也曾警告說,歐洲正在出現 "電動汽車或太陽能電池板淨進口國 "的一種趨勢。
與太陽能板的比較,再次讓人們關注到歐盟和中國在光伏問題上的紛紛擾擾。中國太陽能產業進軍歐洲市場之時,其巨大產能以及低廉價格讓歐洲的太陽能企業步履維艱。2011年之後的短短幾年,許多歐洲企業相繼宣佈破產,包括2012年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的太陽能電池版製造商Q-Cells,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版製造商。2012年4月,德國宣佈開始減少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 而當時市場上存在大量來自中國的低價太陽能裝置受到歡迎,德國太陽能企業滑向破產。2013年5月8日,歐盟宣佈向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而中國則以對歐盟產化工產品及葡萄酒展開反傾銷調查予以回應,導致外界一度擔心中歐之間爆發貿易大戰。
2017年3月,歐盟將有關措施延長。一年後,歐委會宣佈終止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措施,中國製造商將獲准在歐洲銷售。銷售太陽能產品的前提條件是,價格不低於一個最低標準。2019年5月,慕尼黑歐洲國際太陽能技術展期間,兩名中國公民被實施逮捕令,原因是涉及太陽能組件的商業走私以及違法規避了歐盟的最低限價。今年6月,來自中國江蘇的一名太陽能企業股東和前高管因在德國受到經濟違法指控,在慕尼黑機場被拘捕,之後被有條件釋放。
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對中國產光伏設備的依賴程度已經非常高。目前,歐洲太陽能產業的年總產能僅相當於8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據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估算,歐洲的太陽能設備產能僅佔全球的1%份額,中國則佔75%。
在西方與中國的地緣政治關係越發緊張的如今,這種巨大的依賴引發擔憂,尤其是俄烏戰爭爆發過後,能源轉型更為迫切,有人擔心,北京可以輕而易舉地以出口禁令要挾歐美,若是祭出出口管制,在需要時限制太陽能發電板相關設備和材料的出口,德國等歐盟國家會遭遇重創,能源轉型也會陷入嚴重停滯。
然而擺脫這一依賴,復興歐洲太陽能產業並不容易,歐洲產光伏設備的製造成本大約是中國產品的兩倍。拜登政府正憑借《通膨削減法案》為太陽能產業提供巨大的稅收優惠。歐洲則沒有出台類似的激勵措施,因此其投資吸引力也不高。業內人士都認為,沒有政府補貼與支持,歐洲太陽能產業不可能復興。
(綜合報導)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