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保險方案」催生香港人意識
2014年9月4日德國之聲:為什麼北京方面一直堅持特首候選人必須滿足"愛國愛港"的前提?
格德哈特(Dr. Nadine Godehardt):中國中央政府之前也說過,主要是兩個理由。中國希望有一個"愛國"的特首,是因為北京希望繼續保持對香港的控制。官方的說法是要確保"國家安全"。這意味著,北京方面存在一定的擔憂,害怕如果一個民主派的候選人上台,香港將來會出現分離的跡象。所以,北京還是希望能有一個明確支持中央政府、支持中央政策的人當選。
德國之聲:如果沒有這個"愛國愛港"的前提,香港分離出去的危險會越來越大?
格德哈特:我想,北京方面當然多少有點擔心。擔心如果對特首人選、對香港局勢失去控制的話, 香港政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北京就失去了對香港政局施加影響的渠道。而通過對候選人名單的篩選,北京則依舊能掌握香港政改的節奏。我想,這對北京而言非常重要,因此當然北京需要一個支持中央政府的特首。北京方面最主要的擔心是:如果允許真正的香港民主普選,那香港可能就會選出一個對北京持批評態度的特首,這正是北京所要竭力避免的。
德國之聲:您認為,北京政府是因為害怕,所以才堅持要設立"愛國愛港"這一前提?
格德哈特:北京是想要繼續保持對香港的掌控。當然也不是說要完全控制。中國是想在那裡保持某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體制,而不是西方式的民主。這一體制當然要在北京的掌控下。
德國之聲:那現在北京的這套構想,是否能夠有效實施?
格德哈特:我認為,北京走了一步很聰明的棋。香港,尤其是泛民主派現在面臨一個困局。雖然屆時只有這麼兩三個候選人,但畢竟所有的香港選民都有了投票權,和現在的情況相比,擁有投票權的人數大大增加:這將是500多萬選民。不過,他們只能選舉特定的幾個候選人。而一旦立法會沒有通過這項方案,那就依然按照現行的特首任命方法,依然是小圈子選舉模式,或者說依然保持直接由北京指定的方式。對於北京來說,這是一個雙保險方案:不管香港立法會作出怎樣的決定,對北京都是有利的。所以我認為,泛民主派政治人物無法施加太多的影響力。
但另一方面,香港的輿論環境則會發生很大的轉向。那裡的遊行示威文化很強大,其抗議不僅僅指向北京的中央政府,也指向香港特區政府。現在"佔中"活動中,年輕人數量很多。北京的決定,催生了這些人的自我認同感。長期來看,會出現問題。但就現在來看,香港的反對派還無力推翻北京作出的這一決定。無論"佔中"抗議如何發展,我都不認為立法會真的能否決這一普選方案。
德國之聲:我們也注意到在部分中文媒體中,這些天流行著一種說法:中國政府對待香港的反對派已經是相當"客氣",尤其是與它對待內地的異議人士相比。您怎麼看待這一說法?
格德哈特:對於中國來說,香港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議題。香港畢竟還是比較國際化的城市,所以國際社會對其的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英國。因此,哪怕只是當地的一些小事,都有可能成為負面新聞傳遍世界。而且,這些消息傳遞到國際輿論時,反對中國當局的聲音肯定會比支持中國的聲音更為響亮。
所以,我能夠理解許多中國人認為香港已經算是比較民主了,但另一方面,在香港發生的事情不僅僅會被用來和國內比較,也會和國際比較。
德國之聲:內地以及香港的部分媒體這些天也刊發評論認為,香港在過去英國殖民時代根本就沒有民主選舉港督的權利。現在公佈的特首普選方案雖然不完美,但畢竟已經前進了一大步。從這個角度出發,難道泛民主派真的是在吹毛求疵麼?
格德哈特:我們首先要明確:香港從前是殖民地,殖民體制當然不是民主的。這和現在完全是兩碼事。現在的問題是,當年定下的《基本法》框架,許多條文都非常模糊,發揮空間非常大。我認為,鄧小平當年談判時,肯定是有意讓後人有更多的周旋空間。這使得現在香港對政治的討論非常熱烈。但是,自從前些日子《一國兩制白皮書》頒布以來,中央的這些決定都沒有讓香港人太多參與。北京方面的這種做法,確實是不夠聰明。北京應該想想,香港究竟有多大的可能選出一個"反北京"的特首?我覺得在香港這樣一個商業社會、又處於一國兩制之下,選出這樣的人是不大可能的。當然批評性的聲音一直會有,但是一個對北京持批評態度的人,還是很難在選舉中脫穎而出的。
而現在,北京方面的一系列決定,幾乎沒有給香港以討論的時間。對於香港人,尤其是對於反對派來說,這當然難以接受。
此外,我覺得當年鄧小平有一個構想,內地也以香港為榜樣,設立多個經濟改革試點城市。我認為,這本應成為中國改革的一個巨大機遇,然而這並沒有成為現實。中國政府錯過了這個機會。現在,中國政府面對的則是香港的抗議和示威。
德國之聲:那現在香港的反對派到底還有多大的機會來改變人大的決定?
格德哈特:我覺得立法會還是會通過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的,普選方案不會被推翻,畢竟香港主要還是一個商業社會。而"佔中"運動等院外力量,他們的抗議活動,將能夠激起香港社會的各種討論,讓大家關注"香港究竟怎麼了?""香港人究竟是誰"這樣的話題。這種討論,還會讓香港人和"中國"這個概念拉開距離,甚至會和"一國兩制"拉開距離。年輕一代,尤其是沒有真正親歷過97年的一代,他們將很可能覺得,自己首先是個香港人,其次才是中國人。這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
采編:文山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