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咨詢業漁翁得利
2014年3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2013年,全德國有2.5萬人因為偷漏稅款而擔驚受怕,他們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避免觸犯刑律。但補報稅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德國居民存在瑞士、列支敦士登、盧森堡等國的存款,其利息收益也必須繳稅;如果這筆稅款沒有及時繳納、而要事後補交的話,則必須滿足"自首"前提才不至於觸犯德國刑法。但是,德國司法當局並不輕易承認這類自首;在赫內斯(Uli Hoeneß)一案中,他雖然主動補報,但是依然沒有被認定為足以免於刑罰的自首情節。
於是,許多專門從事這類生意的稅務咨詢師應運而生,他們和刑訴律師合作,為那些提心吊膽的漏稅人士提供幫助,力圖免於刑責。這些專家,有些甚至原先就是稅務局裡的公務員,他們對稽稅部門的工作方式自然是瞭如指掌。
稅務咨詢師郎特(Karsten Randt)介紹說,補報稅款的關鍵在於材料的完整性。"哪怕只是漏掉了一小段時間的材料,或者只是遺漏了某一個稅種,整個自首情節就得不到承認。"
稅務咨詢師:24小時待命
正是由於嚴苛的條件,使得漏稅人士必須與稅務咨詢師緊密合作,才有望通過自首免於刑罰。而稅務咨詢師也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開通了24小時服務熱線。稅務咨詢師蓋爾克(Björn Gercke)說,他曾經就因為客戶的緊急求助而中斷休假。"特別是赫內斯案發之後,深夜裡的求助電話明顯多了起來。"
此外,蓋爾克也充分利用了德國司法機關的弱點。比如,他明知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已經忙得焦頭爛額,卻依然提供給法院大量的補報稅款材料;或者他在提交材料中特別強調當事人的高齡及健康問題。有時,蓋爾克也會利用一下司法機關各部門之間的權責不清。他認為,這些做法並不違悖原則。而且,這些做法卓有成效--80%的漏稅刑事案件,最後都會達成庭外協議。
在蓋爾克看來,目前司法機關的一大問題是:對待名人太過嚴苛。稽稅部門擔心被指責偏袒權貴,因此矯枉過正。德國之聲在採訪其他稅務咨詢師的過程中,也佐證了這一觀點。
擔心被曝光
在稅務咨詢律師普羅瓦克(Roswitha Prowatke)看來,許多人謀求自首並非是因為良心發現,而是因為擔心被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許多根本未曾被稽稅部門追究的漏稅人士,也主動找律師,謀求自首。許多瑞士銀行通知客戶,如果不能證明賬戶內的財產合法上稅,賬戶合同就自動中止。而從2015年起,盧森堡將會啟動金融訊息交換協議,更是令漏稅人士聞風喪膽。
不過,普羅瓦克說,目前還沒有客戶哭哭啼啼地找來求助。"畢竟大部分客戶都是商人。"所以,在她的事務所裡,並沒有備許多紙巾,咖啡存貨倒是不少:客戶一進門就能立刻商談正事,在如山的補稅材料中不至於頭昏腦脹、迷失方向。
普羅瓦克目前正同時對付300名客戶的案件。而在十年前,每年也不過十多起。她說,現在的客戶非常謹慎,不少人第一次來時,甚至不願透露姓名。他們非常擔心漏稅情節被公眾知曉,有時甚至願意額外付錢,希望法庭能夠閉門審理案件。
獲利不菲
試圖通過自首來避免因偷漏稅被判刑,顯然需要專業的知識。從事這一行業的稅務師、律師們自然也收獲不菲。通常,這些律師的咨詢費用都以小時來計算,稅後價格是每小時300至600歐元,約合德國平均薪水的18到36倍。
作者:Wolfgang Dick 編譯:文山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