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勇氣的代價

Rainer Traube2015年1月8日

諷刺藝術真的可以無所不為?一旦涉及宗教,哪裡是自由的界限?—法國政治、宗教諷刺雜誌《沙爾利周刊》遭血洗事件發生後,很多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Rainer Traube認為,這樣的問題並不恰當。

https://p.dw.com/p/1EGYS
Paris Anschlag auf Charlie Hebdo - Trauer und Flagge auf Halbmast
圖片來源: Reuters/P. Wojazer

(德國之聲中文網)圖霍爾斯基(Tucholsky)有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言:「諷刺無疆」。不過,至遲從發生默罕默德漫畫之爭以來,這一名言已經過時。過去10年,我們曾有足夠的時間,討論、爭議、掂量、琢磨、評估每一種看法。

Rainer Traube
本文作者:Rainer Traube圖片來源: Privat

《沙爾利周刊》編輯部在其文章和漫畫中是否有時做得有些過分,並非問題的關鍵。巴黎的屠殺事件改變了人們的視角。我們過久地躲避在「何為藝術的界限」討論的後面,迴避直面這一真正的問題:我們是否做好了准備,為自由付出代價?在巴黎11區遭謀殺的編輯們曾表現出罕見的勇氣,頂住威脅和壓制,照常從事自己的事業。他們讓法國的政治家們緊張、承受著同事們的批評、生活在恐怖威脅中。

誰來保護勇者?

從今天起,我們知道了勇氣的代價。人們緊接著會戰戰兢兢地提出下一個問題:一旦殺人成性的狂徒得以進入編輯部的辦公室裡,誰能保護勇者?最終是不是還會有勇者?巴黎襲擊事件發生後,立刻就有若干編輯部作出決定,模糊處理棘手的《沙爾利周刊》封面圖片。以防不測。我們無需自欺欺人:害怕情緒早已浸染了編輯部。

不過,在這一天,也發生了一些其他事情:襲擊事件後,全球各地都有人表達對《沙爾利周刊》的支持,他們通過關鍵詞「Je SuisCharlie(我是沙爾利)」表示: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沙爾利:每一名記者、每一個藝術家、每一個公開表態的人。這是一種集體的網上呼籲,聲勢越來越大。我們所有人現在都亟需這樣的反對畏縮態度的行動。只有這樣,另一個常被濫用的名句才不不至於失去其意義:「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觀點的權利」。儘管我們今天都知道,那位偉大的啟蒙學者伏爾泰從未寫下過這樣的句子,但是,他完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