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rien NATO
2011年9月1日歐盟外長希望加強制裁敘利亞,計劃停止從該國進口石油,以此作為對大馬士革政權暴力鎮壓抗議運動的懲罰措施,並迫使總統阿薩德讓步。
歐盟停止從敘利亞進口石油,很有可能對該國構成影響:敘利亞約90%的石油出口面向歐盟。2010年,德國是敘利亞最大的石油購買國,佔32%。敘利亞國家收入的近30%來自石油出口。
在歐盟看來,敘利亞僅是一個小供應國,而且人們也清楚的知道:歐盟停止進口,對原油飢渴的中國或許會補位。而且,即便找不到下家--利比亞已經整整6個月沒有出口石油;推翻薩達姆之後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直沒有恢復正常,但兩個國家的政權都沒有因為石油禁運而做出多少改變。
對比敘利亞與利比亞的情況,不難看出歐盟面對"阿拉伯之春"國家的困境。儘管空襲利比亞進展順利,但基本可以斷定,無論歐盟還是北約都不會第二次以這種方式干預。美國也不會:美國正忙於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單單因此就不會對新的軍事冒險感興趣。
但是,這些國家對戰爭的疲倦並不是主要原因。關鍵在於敘利亞衝突的複雜性。
錯綜複雜的關係
與600萬人口的利比亞不同,敘利亞的人口多出四倍。推翻敘利亞政權,或者僅僅是敘利亞的暴力衝突擴大,都將對周邊國家、乃至整個中東地區造成不可預見的影響。
敘利亞的問題十分複雜。今天的敘利亞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以色列的對手。儘管與以色列進行多次和平談判,但全部以失敗告終。大馬士革是巴勒斯坦人、尤其是哈馬斯的前線。但是,以色列人對於敘利亞的最新進展仍舊十分憂慮:無論如何,阿薩德仍被許多人視為至少是"可以預測的"。
此外,大馬士革還同伊朗一起,支持黎巴嫩的什葉派真主黨。敘利亞也是伊朗唯一的阿拉伯盟國,即便連德黑蘭新近也呼籲敘利亞認真對待民眾要求。
如果敘利亞政權倒台,也將對該地區的什葉派與遜尼派關係產生影響。阿薩德屬於什葉派少數,多數人口是遜尼派。1982年,阿薩德的父親曾在哈馬製造一起血案,3萬名遜尼派穆斯林被害。種種衝突一旦開始清算,將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極端化。
出於這些原因,歐美難以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但是,僅僅依靠石油禁運這樣的制裁措施,恐怕難以迫使敘利亞回頭。
作者:Peter Philipp 編譯:苗子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