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需要面對的
2012年12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已經落下帷幕。當地時間12月10日晚間,獲得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手裡接過了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支票。在獲獎晚宴上,將原先準備好的講演稿遺忘在飯店的莫言發表了簡短的致辭。稱領獎對於他來說"很像一個童話"。他特別向其作品的譯者們表示了感謝。在致詞的最後,他指出: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確是沒有什麼用處,我想但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他沒有用處。
流亡瑞典的中國異議作家莫莉花(筆名茉莉)是眾多抗議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群中的一位。她於近日親自趕至斯德哥爾摩,發表文章向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提出抗議。莫莉花認為,莫言發表的"文學無用論"說明,"莫言的寫作只是在無聊地玩文學"。"他本來就沒有想用文學來陶冶人的靈魂,沒有想到用文學給人以美的審美體驗。例如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說的,要以美來拯救人類。那麼莫言完全沒有這種精神境界。說明他不符合諾貝爾遺囑所規定的,給人類帶來最大福祉。"
推特熱議
莫言最新一次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發表的感想也在不受第三方控制的社交網路平台推特上繼續引發激烈討論。署名Michael Anti的用戶表示:"莫言被人批評,很多人就受不了了,就什麼文字獄啊、流放啊、迫害啊。按這麼說,在言論自由西方世界的知識分子別活了啊,進入公共討論的知識分子,被罵狗血噴頭還不是經常的事情?Take it easy,莫言同志一點都沒受迫害,還是多關心你每天被審查的稿子和VPN吧。 "
署名陳雲飛的用戶認為:"平心而論,大陸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尚有四十多名因言治罪者關押在監獄,莫言明知有言罪者卻公然撒謊否認,底氣來自對上述無知多數的判斷;更多則是收獲權力者的青睞。諾貝爾基金會竟然縱容莫言公開撒謊,這是羞辱諾貝爾,這是瑞典的恥辱。 "
署名為mozhixu的用戶批評稱:"作為作協副主席,所有從個體,從文學,從私權為莫言公共言論辯護的人都可以閉嘴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就是體制。"
署名He Qinglian的用戶分析稱:"莫言在瑞典的言論考慮了各方面需要:一,關於新聞審查各國都有是考慮國家需要;二、諾獎是頒給個人而非國家是照顧諾獎評委會的面子;三、諾獎發言是本人性情需要。他沒能考慮的是中國民間對公眾人物的道德期望,因為這一考慮與國家需要相衝突。"
受眾的反應
很多聽眾讀者致信德國之聲,對莫言的一系列獲獎感言發表了看法。其中一位認為:"莫言是一個地道的變色龍,他為了得諾獎,先擺出一副與中國政府對立的姿態,並寫了一些醜化中華民族的作品,騙過了諾獎評委,一旦大功告成,他就變了一種顏色,因為他很清楚,要想以後生活得更安逸,就必須順從中國政府,否則就會成為劉嘵波第二,這種人格不配獲諾獎。"
署名sangshuhua的用戶通過推特向德國之聲發來他的看法,指出:"關於莫言的獲獎引發一個問題,就是文學該不該與政治制度掛鉤的問題。文學若不應該與政治掛鉤,那就是純粹文學。文學若應該與政治掛鉤,那就是政治階級文學。諾貝爾獎委員會受獎給莫言是看重了他的文學價值和意義。"
另有一位署名dfsd_dhflsdjf的用戶對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莫言不表態的做法令人失望》發表回應。指出:"一直對媒體和某些人,對莫言獲得諾貝熱文學獎說三道四的人,感到好笑。為什麼非得要把這個獎以及獲得這個獎的一個作家,和中國的政治死死綁在一起呢。難道這些人、這些媒體除了關心中國的政治,就沒有別的可以關心了嗎……莫言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不是諾貝爾和平獎,與政治有什麼關係。其他獲得物理、化學獎的為什麼沒有人去採訪他們一些政治事情呢?……劉曉波的言論再正確,他再冤屈,與莫言有什麼關係呢。莫言是一個普通的作家,一個普通的人,難道他獲得了文學獎就應該和劉曉波扯上關係嗎。"
"偽善也是向善的一種致敬"
此外,莫言於12月7日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儘管我什麼都不想說,但在今天這樣的場合我必須說話",並隨後敘述了三個故事。網路世界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莫言希望借這三個故事表明自己的立場,可以認為這是他對許多批評的聲音指責他迴避公開關注中國另一位諾獎獲得者--劉曉波命運的回應。
異議作家莫莉花在莫言發表上述講話時正在場外發散發自己撰寫的中英文版文章《瑞典文學院背叛諾貝爾》。聽到莫言後來被中國官方媒體廣為傳播的發言:"當哭成為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人不哭"後,莫莉花認為,莫言這番話的目的是說人世間的紛爭在佛家眼裡是毫無意義的。
"但是,莫言只知道一面,不知道另一面。佛家有一句更為警醒人心的名言。就是:萬事皆空、善不空。也就是說,當你心裡真的善良的時候,當你為同情他人而真心的哭泣的時候。這就是自然而然的慈悲。莫言說應允許有人不哭,把哭當作表演。那麼還有一句話叫做,偽善也是善。即使有人為那些受害者,為那些入獄的作家、政治犯哭泣,即使這些人是表演,他的偽善也是善,偽善是向善的一種致敬。"
作者:任琛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