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德國很多難民營不合格
2017年3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聯合國兒童基金德國分部的總幹事施耐德(Christian Schneider)在介紹一份調研報告時批評認為,對許多未成年的難民而言,逃亡之後面臨的仍然是"非常狀態"。他說,這些難民兒童和青少年在德國的一個收容所一住便是數月、甚至數年,有些住所的衞生條件很差,也不安全,房間窄小,根本談不上私人空間,這些孩子無法上學或者上幼兒園。施耐德說,他們的日常生活充滿憂傷,或者無盡的等待,"而難民家庭最大的期待莫過於抵達目的地後,重新開始新生活"。
在集體住所耗時間
施耐德向公眾介紹的調研報告的題目是"等待狀態裡的孩提時代",內容是大約35萬獨自逃亡的未成年難民的現狀。這些人是在過去兩年裡陸續來到德國的。報告的作者在全德國詢問了難民機構以及收留難民的家庭裡的447名在職員工以及義工。施耐德表示,這份調研不具代表性,但卻是對一個時間段極有說服力的描述。
調研寫道,這些逃亡的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每5人中就有1人在首個接待處一住就超過半年。三分之一被詢問的工作人員說,難民在收容所居住的時間一般為1至3年。報告認為,尤其不合理的是,家庭同單身男子被安排在同一居所。一名奈及利亞女性告訴報告作者,她感到有必要時刻保護她7歲的女兒,因為她們同另外3名年輕男子合用一個衞生間。
另一名母親說,"收容所裡有幾名男子曾對孩子動手動腳",所以她的孩子已不在外面玩耍。22%的受訪人員說,在他們的機構裡,已有兒童是暴力的目擊者;10%的受訪者說,一些青少年自己成為暴力侵害的對象。報告認為,實際數據還會高得多。
情況有別
報告也指出,各地以及各機構的條件差別很大。未成年難民聯邦協會的納博(Adam Naber)說,也有很多積極的例子。每個孩子都應享有受到保護和培養的權利,但上幼兒園和入學、就醫以及在收容所待多長時間,在很多情況下,都取決於運氣,比如在哪個聯邦州或者難民來自哪個國家。
納博對緊急收容所延長難民居住期限的現象提出批評,他說,來自安全國家的家庭,可以在這樣的收容所裡無限期地居住下去。
李魚/苗子(德新社、天主教通訊社、法新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