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六大:資本家風頭健,下崗工生計難
2002年11月12日德廣聯駐京記者發來的報導說,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對中國共產黨來說缺一不可。但國有企業越來越難以維持,失業工人不斷增加。
報導根據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曾培炎上周日公佈的數字得出了明確的訊息:過去4年中,私有企業翻了20倍以上,達到目前的230萬家。國營企業的數字則持續下降,只剩下45000家。關鍵的問題是:中國失業人口在同期內大幅上升。單在過去3年,就有2500萬以上的工人被解僱。
報導中寫道,中國實行開放政策大約20年之後,共產黨和政府仍然視自己的核心任務為有效地改革國有企業,避免造成大規模失業。中國石化總公司總裁李意宗在16大召開期間承認,改革進入了一個危急關頭。他說:
「隨著改革的深化,幾十年積累的深層次的矛盾逐漸突現出來,比如說體制還不適應。我們國有企業的產業結構、資本結構還不盡合理,臃員過多,勞動生產率低,社會負擔重,等等。這都嚴重地影響和制約了我們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提高。特別是我們入世以後,國有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的競爭。我感到這些問題躲不開,繞不過。」
這位石化總公司的總裁對他提到的這些問題有切身的感觸。在過去5年裡,他不得不解僱了26萬名工人,以使他領導的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他說:
「由於改革涉及到權力和利益格局的調整,涉及到千百萬職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改革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風險和壓力。必須承受巨大的風險,承受巨大的壓力。因此,國企改革是一個艱巨複雜的任務。國有企業總體是穩定的,但是由於上述原因,還潛伏著一些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我們要首先堅定信心,百折不撓,相信國有企業一定能搞好,但同時要有一個長期改革的思想準備。」
該報導介紹道,政府整頓國有企業的一項嘗試是將這些企業推上股市。大多數私有企業則得不到這種籌集資金的可能,儘管它們的經濟前景一般來說遠遠好於國有企業。在上市的大約1200家企業中,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是私人所有。這種狀況現在將得到改變。
報導注意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上周五在十六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將減少私有企業獲得國內、外資金的障礙,更有效地保護私有財產。不過,他同時也強調,國有企業在某些領域應當繼續得到優惠,因為它們對數百萬工人的命運承擔責任,必須為這些工人負擔養老金、醫療和社會保險。
報導最後說,目前一切跡象表明,中國領導層還不願意給私營企業過多的自由。共產黨一方面希望利用私人企業家給中國國民經濟帶來的活力,但又不準備給予他們所有的權利。而且國有企業的關鍵部門仍然掌握在中共領導幹部的手中,他們在這次黨代會上必將全力以赴,保住自己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