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觀念碰到了新問題
2013年1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在中國,許多老人都是由子女瞻養、照顧的,許多晚輩還會將年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同住。千百年來,孝道一直是傳統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但是,隨著中國的日益現代化,老觀念如今碰到了新問題。同時,30年來的計劃生育也導致了社會老齡化,更進一步威脅到了傳統的養老模式。
社會老齡化危及傳統價值觀
在北京市中心一間不大的兩居室住宅裡,55歲的張先生正在洗菜,準備做午飯。88歲的老母親由他照顧。母親的腰不好,行走困難,儘管如此,張先生不會考慮送母親進養老院。他說,小輩應該尊重長輩的意願,他的母親自己不願意去養老院,而且,中國傳統孝道也要求小輩對長輩尊敬順從。
為此,半年前,張先生便特意搬來與母親同住,方便照顧。他的妻子和快成年的兒子則通常只有周末才有空見面。傳統孝道在今天依然深入人心,臥冰求魚的典故也一直在傳頌。對於許多人來說,心理上難以接受將年邁父母送入養老院的做法。張先生也不例外,他說,他一共有3個兄弟姐妹,如果他們還把母親送養老院,將會面臨不小的輿論壓力。
但是,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已經與舊有的觀念產生了衝突。數以千萬計的人背井離鄉,到發達城市討生活。他們的父母則依然留在家鄉。
計劃生育也帶來了不少新問題。一個獨生子女成年後,很可能要瞻養父母、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而他卻沒有兄弟姊妹來分擔壓力。對許多人來說,養老院成為了無奈的選擇。
誰來瞻養老年人?
在北京東郊的一間養老院裡,生活著大約300名老人,他們大多80歲以上,許多人臥床不起,護理需求十分可觀。86歲的周老太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兒子蔣先生幾年前將母親送來了這裡。每月近6000元人民幣的費用,對從事管理工作的蔣先生而言不是問題;養老院的條件也不錯,不論是就餐、就寢還是洗漱,都有專人為他母親提供護理。儘管如此,將母親送進養老院依舊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蔣先生當時也曾擔心這一舉動是否會遭人議論,畢竟,傳統保守的人不在少數。但蔣先生也認為,由於計劃生育的緣故,這些老觀念必定會被動搖,許多老人除了養老院將別無選擇。
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約有1.8億,3年後有可能達到2.2億,未來有一天,甚至每3個中國人中,就會有一人的年紀在60歲以上。究竟誰來承擔如此大的養老重擔,誰都說不準。養老金體系目前還在蹣跚起步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的社保覆蓋率也低得驚人。價格適中的養老護理機構在全國範圍內都十分稀缺。政府只能寄希望於年輕一輩的孝道與責任感。
觀念已經開始改變
和母親同住的張先生時常會為他的母親唱些老歌,聊聊過去的事情,他為母親做飯、洗衣,甚至幫助她洗澡。但是,張先生自己也清楚,這種模式難以為繼。55歲的他,離老年生活已經不再遙遠,他說,他本人的觀念已經和母親不一樣,他只有1個兒子,他和他妻子可以接受去養老院。
對張先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他的兒子將來能有幸福的生活。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徹底沒了市場。為了順應當今急劇的老齡化形勢,中國政府去年還嘗試重新詮釋孝道,即經常探望父母。政府希望,年輕一代能夠經常和父母去看電影,一同去旅遊,向父母解釋網路的用法。
政府的這一舉措,不僅僅收獲了贊許,也因為其中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而飽受批評。這也說明,傳統孝道與中國現代社會老齡化的衝突,依然會持續下去。
供稿:德廣聯 編譯:文山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