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氣候特使將訪中日 如何對中國施壓並合作?

2021年8月31日

中美政府各自宣佈,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將於8月31日至9月3日出訪中國,並預計在天津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會晤。各方都聚焦,克裡將如何在氣候變化議題上,同時向中國施壓,又與中國合作。

https://p.dw.com/p/3zi5E
Berlin John Kerry im DW-Interview
中美政府證實,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將在8月31日至9月3日出訪中國。圖片來源: Nina Haase/DW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院30日發布公開聲明,宣佈氣候特使克裡 (John Kerry) 將在本周出訪中國與日本,與國際夥伴針對對抗氣候危機的議題進行交流。

聲明中點出,克裡在中國將延續今年4月出訪時,雙方就對抗氣候變化所做出的承諾,進一步與中國交流。中美兩國當時同意合作,緊急遏制氣候變化。而在出訪日本時,克裡將與日本的相關首長會面,討論在今年於蘇格蘭舉辦的氣候大會前,如何推動一些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

中國的生態環境部31日也針對克裡出訪發布簡短聲明,表示這位氣候特使將於8月31日至9月3日訪中,期間克裡將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天津舉行會談,雙方會針對中美氣候變化合作丶《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議題交換意見。

根據《華爾街日報》26日的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克裡在出訪期間,將向中國領導人施壓,要求他們宣佈暫停為國際燃煤項目融資。

此前,總部位於北京的機構國際綠色金融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政府今年沒有資助任何新的外國煤廠或投資,而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希望中國政府宣佈正式停止此類項目。另一名消息人士則說,中國強調了在做出新的承諾之前,履行其當前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重要性。

熟悉中國政策制定者想法的人告訴《華爾街日報》,北京不希望被視為屈服於西方的壓力。相反地,中國一直在努力將自己定位為成透過自己的方式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主要參與國。

《華爾街日報》指出,克裡和他的中國同行解振華今年已經進行了十幾次對談,他們頻繁的交流也顯示氣候問題如何成為美國和中國之間一個可能進行合作的領域。

目前世界各國領導人正在尋求消除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方式,而聯合國成員國也正試圖履行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訂定的目標。該協定承諾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的2攝氏度以下,同時還希望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

US-Klimabeauftragter John Kerry in China
這是克裡今年第二度出訪中國。他今年四月也曾出訪中國。圖片來源: Hector RETAMAL/AFP

今年6月,七國集團同意以符合1.5度門檻的方式調整其氣候目標。中國被視為是實現這兩個目標中至關重用的國家。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克裡正在推動中國以更快的速度達成相關目標。克裡在上個月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中國堅持其目前的氣候計劃,世界其他國家將不得不在2040年或之前實現淨零排放來解決氣候危機。拜登總統在4月宣佈,美國的目標是以不晚於2050年的時程達到淨零排放。

中國仍不願公開做出氣候變化承諾

然而,最近幾個月,中國已悄悄停止批准或資助新的海外煤炭項目,這一轉變受到了環保人士的讚揚。即便如此,克裡一直試圖推動北京在聯合國全球氣候峰會之前,公開宣佈全面暫停相關項目。

然而,北京一直不願意公開接受各界的讚揚。相反地,中國政府持續抵制來自西方國家的壓力,這些國家不斷要求中國對氣候變化目標作出新的公開承諾。

一名為中國政府提供國際煤炭融資建議的人告訴《華爾街日報》:「過去,中國說的是綠色,做的是棕色。現在,中國的行為是綠色的,但說話是棕色的。」

熟悉中國政府想法的人說,中國希望支持發展中國家繼續使用煤炭的權利,這其中有蠻多國家對中國的國安來說非常重要。在過去的氣候談判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存在一個嚴重的斷層。

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份今年7月份的報告指出,中國生態環境部下屬的一個智庫研究人員在內部會議中指出,鞏固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應該仍是中國氣候外交的一個關鍵支柱。

然而,由於中國政府遲遲拒絕公開對氣候變化目標做出承諾,這也使其在多邊主義主導的國際環境中被孤立。相反地,富裕國家正逐漸達成共識,認為需要採取更嚴格的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並樂於宣佈雄心勃勃的目標。缺乏官方承諾也讓一些氣候活動家感到擔憂。

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 東亞區全球政策高級顧問李碩告訴《華爾街日報》:「通過不正式做出承諾,中國為自己留下轉圜的餘地,以便在未來發展中國家開始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時,再次推廣化石燃料。」

(路透社丶華爾街日報)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