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1988民主運動25周年
2013年8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988年3月12日,在緬甸首都仰光的一個茶館內,一夥大學生同一幫年輕人之間發生爭執動手廝打。由於年輕人中有一人是當地一位政治家的兒子,因此動武的年輕人沒有受到處罰。大學生們因此舉行了抗議活動。在與警方的衝突中,一名23歲的緬甸大學生被槍殺,他是在這場騷亂中死亡的第一人,在這之後的動亂中,緬甸有許多人喪生。
茶館事件成導火索
仰光茶館事件成為緬甸人不滿情緒大爆發的導火索。自與軍方關係密切的社會主義綱領黨自1962年掌管政權以來,緬甸的經濟每況愈下。在1988年之前的數十年中,緬甸形成了一個建立在裙帶和政治分贓關係基礎上的腐敗體制。
結束殖民統治之後的緬甸,本可以發展成為南亞地區的一個富裕國家,因為該國富含自然資源。但是,該國居民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出現絲毫的好轉。
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一直到1985年,緬甸的物價相對穩定,但在之後幾年,薪水未漲,物價卻上升。就連軍隊成員、政治家和經濟界精英也不得不依賴黑市的供應。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和打擊主要來自中國的黑市商販,緬甸政府突然間宣佈取消面值25、35和75開亞特的緬甸貨幣。
當時在緬甸通訊社工作的記者盛薩武(Thiha Saw)回憶起當年的情況時說:"所有25、35和75開亞特的紙幣立即被取締。沒有任何賠償。這當然令人感到憤怒。"
取消部分貨幣3個月之後,緬甸人又經受了第二次打擊。聯合國將緬甸列入了最不發達國家(LDC) 名單。緬甸人看到自己突然被降級,淪落到與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人為伍。記者盛薩武說,"取締部分貨幣只是讓人們蒙受了經濟損失,但是被列入世界最貧困國家名單,傷害的是民族自尊心。"他和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是導致緬甸爆發抗議活動的主要原因。
最初不懂民主
仰光茶館事件之後,緬甸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示威活動。最初示威者只是高喊反政府口號,後來才高呼民主。盛薩武(Thiha Saw)說:"人們並不理解什麼是民主。"他批評當時的執政黨、後來改組為民族團結黨(NUP)至今沒有認識到,緬甸的示威活動並不是受到共產黨或者國外陰謀勢力的幕後指使,而是民眾對其苦難和不滿情緒進行發洩的一種形式。
緬甸的抗議活動不再僅限於仰光。在全國各地。示威者與警方之間都發生衝突,甚至是流血衝突。實行一黨專制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為控制局勢所作的各種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無論是召開特別黨代會,還是宣佈自1962年開始對緬甸實行軍事統治的奈溫(Ne Win)將軍下台,都不足以安撫民心。實行多黨制和成立選舉委員會的承諾也不能奏效。
陷入無政府狀態
由於政府和反對黨之間無力達成妥協,導致國家陷入無政府主義和混亂的局面。安全力量嚴厲打擊示威者,有時甚至肆無忌憚地向示威人群開槍,全國各地有數百人被打死,成千上萬的人被逮捕。
示威者方面也使用了武力。記者盛薩武(Thiha Saw)說:"一些示威者使用了暴力。他們有時襲擊警察局,截獲武器並向士兵開槍射擊。"一些人因被認為是秘密情報機構的工作人員,在街頭被憤怒的人群公開斬首。
民族英雄的女兒
當領導緬甸脫離英國獨立的民族英雄昂山的女兒翁山蘇姬登上政治舞台之後,緬甸局勢獲得了新的推動力。翁山蘇姬在50萬人面前首次公開發表政治演講,呼籲在緬甸開始進行第二次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這次演講為其後來的知名度奠定了基石,使她在國內外成為反抗專制統治的代表人物。
1988年8月8日,緬甸大學生組織了一次全國性大罷工。這個日子成為緬甸人民起義的象徵。之後的9月,翁山蘇姬等人成立了以反對派力量為主的國家民主聯盟黨(NLD)。但是他們卻無法充分發揮其政治作用,因為當年的9月18日,緬甸軍方徹底平息了抗議運動。
軍方接管政權
當天下午,緬甸國家廣播電台BBS報導說:"為了全面控制日益惡化的局勢,及時阻止全國各地的動亂以及為了人民的利益,從今天開始,軍隊將全面接管對國家局勢的控制權,國家一切事物交由國家法制重建委員會負責。"
在全國範圍進行的一次協調行動中,軍事聯合會進駐了各大、中城市。遍及全國的緬甸抗議運動很快被扼殺。
作者:Ebbighausen Rodion 編譯:李京慧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