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難題:通膨、內需和海外收購

2011年3月8日

相比政治改革的避而不談,本次中國「兩會」將焦點集中在抑制通膨和縮小貧富差距方面。中國政府表示願意為「經濟結構性調整」付出一定的代價。同時要求企業加強海外收購。

https://p.dw.com/p/10VDd
圖片來源: AP

本周一(3月7日),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在北京表示,必須通過擴大國家財政支出的方式來增加民眾收入,刺激內需。2011年內,中央財政用於民生支出的將佔到總開支的三分之二左右。作為出口世界冠軍,中國擁有巨額貿易順差。2010年,儘管中國貿易順差有所減少,但依然達到1830億美元,近年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始終成為其貿易夥伴的批評目標,2008年曾經達到迄今為止的最高紀錄2950億美元。美國將中美貿易不平衡歸咎於人民幣匯率被刻意壓低,華盛頓政府曾多次施壓要求中國鬆動匯率。但中方始終堅持人民幣匯率改革將"按步驟進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兩會"期間的表態再次確認了這一立場。

顯然,增強民眾購買力,擴大內部市場並增加進口成為北京政府更為傾向的一種政策選擇。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將告別迄今為止的"出口導向政策"呢?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陶伯教授認為,目前做出這樣的結論尚為時過早,"事實很簡單,世界對於中國而言太小了。如果出口貿易在中國經濟增長中依然扮演從前那樣的角色,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更大的地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購買力要更大,才能保障(消化來自中國的出口產品)。中國要想保持經濟增長勢頭的話,就不得不大幅度轉向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新一財政年度的中心任務之一是抑制通膨。財政部長謝旭人在"兩會"中透露,為了穩定綜合物價指數,中國政府還將對棉花、穀物和其他生活物資和食品的生產提供資助。此外,為了減少通膨威脅,2010年10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經連續三次加息,試圖通過貨幣政策對經濟形式作出調整。但中國央行所實行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與財政部的"寬松的財政政策"之間會不會產生矛盾呢?中國財長謝旭人表示,加大財政支出將為抑制通膨提供支持。

除了抑制通膨和擴大內需之外,本次兩會上"海外收購"也頻頻出現在中國官員的口中。商務部長陳德銘表示將支持中國企業收購國外企業,獲得知名品牌的經營權。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改善本國經濟的形象。儘管北京政府迄今為止一直對中國企業的海外擴張提供支持,但分析家指出,商務部長如此明確的表態依然是一個重要訊號。而尤其是國際知名消費品製造商將成為中國商家收購的對象,因為在該類型行業中,品牌往往對於銷售起到重要作用。

迄今為止,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成績非常有限。大型中國企業,尤其是國企或者政府背景較為濃厚的企業,在海外擴張時往往遭遇政治障礙。去年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2004年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成為少有的幾個成功完成收購程序的案例之一。

加強海外收購也顯現出中國企業自身品牌缺乏競爭力的事實。長久以來,中國產品往往被認為是對西方商品的簡單模仿,甚至抄襲。而有關中國商業間諜的指責也不時浮現。

綜合報導:石濤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