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正面形象」被消解
2013年8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華社濟南8月18日公佈消息,薄熙來涉貪污、受賄、濫用職權一案將於2013年8月22日8時30分在濟南中院第五法庭公開開庭審理。早在7月25日官媒宣佈薄熙來被公訴消息後,各大網路動作一致地轉載新華社評論"薄熙來受審,令出一門方能不偏不倚",強調"維護中央政令統一,地方必須要維護中央的權威",暗指薄為"封疆大吏。"
本次開審消息之後,除香港"鳳凰網"發表"薄熙來是'英雄'嗎"的評論文章,門戶網站"騰訊網"在評論版塊發表"不要對薄熙來心存幻想"。前文抨擊薄熙來在重慶施政,導致地方舉債和透支,法治不存;特別是"打黑"無異於"殺雞取卵,是蠱惑人心的政治投機"。文章還質疑薄熙來推行的"唱紅":"這種形式主義到底能起多大正面作用?是在浪費公帑,也喚起文革記憶"等。後文則指"薄熙來夫婦讓人見識了濫權者的專橫, 薄熙來之'為民',造勢大於實際",因此"要依法審判薄熙來,再申法治的威嚴,對薄的政績不必感恩戴德,對他的貪腐失職卻必須問責和批判"等。與幾年前薄熙來仍在任之時的文章截然相反的內容,在薄案開審前遍佈網路。
中國用戶最多的新浪微博,"選擇性解禁"和薄熙來有關的內容,但薄一直以來的擁躉者北大教授孔慶東和其他聲援薄熙來的微博遭禁發。據"自由微博"收錄的近兩天內被中國官方屏蔽的微博顯示,左派力挺者"勇敢的春之聲2015"微博內容"中紀委用那麼多人,耗時一年半從薄的履政地開始查,大連當年的官員不檢舉就下課為代價、實德以被停貸後破產為代價,終於查出10年前的'可疑線索'讓人感到憤怒"。網友"頌英"稱:"人民知道,人未抓,'罪'已經有了;案未審,判決也已經有了。因為,罪名可以捏造的,與事實無關;結果是權力定的,與法律無關"等皆遭到刪除。
在薄被公訴消息之後,《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曾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評論,指出中國當局濫用法律排除政治異已,但中共當局試圖控制該案的影響,因為薄在有3000萬人口的重慶主政時,"共富、反腐"等承諾得到廣泛擁護。而此次中共當局對薄熙來做出政治問題法律化處理,"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等罪名試圖擊潰薄熙來一直以來在民眾中的"正面形象。"
"將薄塑造成'變質的黨員',黨處理他是對的"
中國學者、國務院農村發展中心前研究員姚監復向德國之聲表示,接到有關部門對他本人的通知,不允許談論薄熙來事件,由此可以想見中共當局在薄案一事上,希望壓抑住"不和諧聲音",以使審判順利完結並使該案消失到民眾記憶之外。中共對此案久拖不決,最終以涉"受賄、貪污、濫用職權"加之早期的"與多位女性保持不正當兩性關係"等為治罪理由,使薄熙來形象在民眾中逐漸坍塌,而且希望即使如此亦不會影響中共整體形象,這也是中共一直以來慣用的手法,將權力鬥爭成功"包裝"為在民意支持下對"犯了錯誤"的個人的懲處。
姚監復也表示,中共當局對薄熙來貪腐等追溯到他早期大連執政時期,將其塑造成一個"變質的共產黨員"形象,但如果再往下追問,依然會影響到中共形象甚至制度根源的問題:"你要是問深了不行。'薄熙來很壞、壞透了,從大連就壞了',那好,那麼壞的人為何還要提拔他當遼寧省省長、商務部部長、重慶市委書記、當政治局委員?是不是制度有問題,制度就培養壞人、使用壞人、重用壞人?如果大家要是分析到政治制度上,當局就不幹了,只能說薄熙來本人是壞人,黨現在處理他是對的。但老百姓也會思考,為什麼這麼一個壞透了人幾乎要當政法委書記?"
"薄熙來路線和胡錦濤、習近平有何不同?"
姚監復也分析,中共在薄案上無論怎樣試圖消除影響,但薄實則綁定了中共整體:"薄熙來給毛澤東塑了高高的銅像,唱紅歌,打黑,說讓農民進城,買房子一百元一平米、租房10元一平米,他搞的是民生這一套,這樣的話'重慶模式'是不是中國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重慶是代表?他的路線和習近平、胡錦濤的有何不同?當時六個常委為何都去支持?"
姚監復認為儘管薄熙來案是政治權斗的結果,但對於中國的未來並不是一件壞事:"將一個政治局委員拉下馬,把重慶模式等於推翻了,也證明中國模式沒有什麼值得宣傳的。薄熙來這事從反面來看,可以證明一黨專政在重慶的實驗大大失敗了,給中共大大丟醜了,所以應該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尊重普世價值,尊重民主憲政。如果最基本常識都否定的話,出來第一個薄熙來,接下來還會出現另一個。"
目前媒體人羅昌平等人在網路上公開呼籲真正公審薄熙來,認為"此案公開公正審理程度,應是觀察未來法治的一條紅線"。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政治秘書鮑彤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希望中共當局將薄案的全部真相公開。但姚監復對此表示並不抱希望,他認為中共當局在薄案的審判上會是"鮑彤式"審理方式,即前面是只有幾個人參與的秘密審判,最後五分鐘宣判時,放入旁聽人員,營造一個公審假象。
作者:吳雨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