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憲法保衛局警告中資收購
2018年4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現在已經不需要進行經濟間諜活動了。在自由主義的經濟法律框架下,可以直接收購企業,然後對其進行肢解,或者是獲取其技術。"德國憲法保衛局局長馬森(Hans-Georg Maaßen)周三在柏林透露,大約兩年前,德國情報官員發現來自中國的經濟間諜行為減少,起初他們還很困惑,但很快就意識到北京現在正採取合法手段來奪取德國科技。
2016年的庫卡收購案尤其令他擔心,而且現在這一收購趨勢仍在持續:2016年中資收購德國企業的總額為120億美元,2017年上升到了137億美元。
馬森說,原則上,外國直接投資對德國非常重要,能夠創造就業崗位、帶來收益。"但是也必須注意到,有些針對特定科技的直接投資也會造成德國國內的安全風險。"馬森指出,中國法律要求每家當地企業都必須和安全機關合作,"這意味著一些敏感數據也必須轉交給當局。最近,企業內部甚至還要成立黨委會,從而讓中國政府能夠對企業決策施加影響。"
馬森注意到,去年,歐盟委員會已經警告,有些外國投資者正尋求控制歐洲企業,尤其是在重要基礎設施、關鍵科技、重要資源、敏感訊息領域的那些企業。"如果這一情況屬實,歐洲的科技領先優勢以及歐盟的安全與公共秩序將會受到損害。"他表示,德國將繼續對包括中國資本在內的外國投資者開放,但是德國政府需要保護本國的關鍵科技產業。
就在今年3月,中國國家電網一度試圖收購德國電網營運商50Hertz,而中國吉利汽車則成功增購股份,成為了戴姆勒集團的大股東。此外,德國聯邦經濟部正在審核中國新材料產業基金收購德國碳纖維復合材料廠商COTESA股份一案。
德國經濟部對外經濟司司長文德林(Karl Wendling)指出,2015年,中資收購德國企業總額尚為5.3億美元,2016年起這一數字迅猛增長,目前穩定在140億美元的水準。
同一時期,中國資本在其他歐洲國家的收購力度也有顯著增長。文德林透露,歐盟的外資收購審核機制有望在今年年底出台。"我們歡迎外國投資,但是我們也不會太天真。"
文山/石濤(德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