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東協將"共同壯大"
2012年3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4月3日和4日,第20屆東協峰會將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至今,除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這5個創始成員國之外,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也相繼加入了東協的行列。而作為東協觀察員國家的東帝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將不出席峰會。
今年東協峰會的口號"一個共同體、同一個命運"間接表明了東協自1967年成立以來一直未完成的目標。此次峰會要做出進一步努力,促使東協於2015年實現"東協共同體"的目標,按照《東協憲章》的規定,建成以經濟、政治安全和文化社會為三大支柱的東協共同體。
這一共同體的最主要目標是通過經濟一體化、解除貿易壁壘,創建"內部市場"。這與被譽為歐洲建立內部市場里程碑的1985年《申根協定》類似。東協共同體將進一步促進東協國家的貨物、投資、勞動力和資本的自由流通,尤其要吸引外國投資者。
東協地區經濟增長活躍
德國工商總會(DIHK)亞太區負責人本雅明‧雷普(Benjamin Leipold)證實了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吸引力,"今後東協地區的重要性將增加,而且未來還將朝著這一趨勢發展。因為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平均為6%,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除豐富的自然資源儲備外,多樣性也是擁有6.2億人口的東協國家的實力之一。雷普認為,"在不同的市場也有許多不同的機會,因此人們可以將同一個產品銷往更多國家。"在雷普看來,這對擴大德國同東南亞國家現有的貿易關係有著良好的機會。他表示,"對德國的機械、醫療和環境技術出口來說,東協地區有著巨大潛力,而且這些產品在當地也十分受歡迎。"
與此同時,東協的經濟意義對歐盟來說也是巨大的:東協地區是歐盟第三大貿易夥伴,而歐洲也是東協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同東協成員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規劃之中。此外,今年,歐盟同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協定應正式生效。2013年馬來西亞同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將啟動。
中美在東協地區的影響
2010年,中國已同東協成員國簽署了一份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與該地區的貿易增長超過了50%。波昂大學東方學與亞洲研究學院東南亞問題專家萊納‧衛寧( Rainer Werning)說,"中國已同許多東協國家加強了投資,並擴大了其在該地區的貿易范疇。"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已取代美國作為東協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東南亞問題專家衛寧認為,美國已轉移了其在該地區的利益重心:"當中國在東協地區經濟領域發揮著主導地位的同時,美國正試圖加強其在軍事政治領域的影響。"2011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澳洲宣布新的太平洋政策時也表明,美國打算進一步加強在該地區的地緣和軍事戰略利益。
峰會不涉及敏感話題
同樣,中國在南沙群島問題上的影響也將越發明顯。衛寧說,東協峰會的幾天前,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訪問了柬埔寨,使得有關南沙群島問題沒有被正式列入會議日程,而只是間接對峰會產生影響。
此外,本次東協峰會的官方議題包括:法制建設、政府職責、人權、海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作者:Gero Simone 編譯:嚴嚴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