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飛來「黃禍」
2007年4月12日上周末,韓國本來應該是個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日子,但是首都首爾卻籠罩在暗黃的塵霧中,無論是遠處的天際還是近處的高樓大廈,輪廓都在「黃霧」中變得模糊。平時本來是車水馬龍的大街空空蕩蕩,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只有藥店門口排起了長隊,購買藥店推出的「沙塵暴套餐」-面膜、漱口水和眼藥水等。沙塵暴讓很多韓國人有眼睛乾燥、咳嗽、呼吸道發炎和皮膚發癢的症狀。
這一次的沙塵暴比今年的前五次都來得更為猛烈。韓國氣象局在空氣中塵埃濃度達到800毫克每小時/立方米時,就會發出警報,而周末首爾的空氣塵埃濃度已經達到了1124毫克,江原道甚至達到了2000毫克,是正常值的25倍。
來自中國的飛來「黃禍」
土壤腐蝕、土地開掘、過度放牧、過度施肥、墾荒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了蒙古和中國北方以及西北地區出現乾旱地區,每年中國新增加3000平方公里的沙漠。其結果便是沙塵暴的產生,它在早春時節席捲北京,波及朝鮮半島和日本。
根據北韓史書記載,早在1500年前朝鮮半島就有過沙塵暴的記錄。但是,來自中國的沙塵暴成為頻繁的環境危害,還是過去的二十年裡才有的現象。二十年前,韓國平均每年發出4次沙塵暴警報,九十年代是8次,而現在則是12次。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1950年以來,亞洲沙塵暴每年出現次數已經增加到原來的五倍。
專家估計,沙塵暴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5億歐元。在韓國,人們更擔心的還不是可能是被低估了的經濟損失,而是沙塵暴一路上挾裹而來的中國工業集中地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和工業廢氣,例如重金屬和二惡英等成分。
風行不止。人們不能阻攔大自然空氣流動帶來的沙塵暴,就只能想辦法把危害盡可能減少。2002年,韓國建立起了一個沙塵暴預警系統。現在,韓國有21個沙塵暴監測站,今後還要增加6個。中國、韓國和日本的環境部長定期舉行有關共同應對沙塵暴的會議,還計劃今後將蒙古和北韓也納入這一帶有咨詢性質的地區性論壇。韓國環境專家呼籲建立一個東北亞多國組織,以共同對付沙塵暴的挑戰。
值得鼓勵的是,中國已經有了植樹造林防治沙塵暴的項目。中國的專家認為,沙塵暴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這一地區六百萬年以來一直有沙塵暴現象。儘管如此,人們對沙塵暴帶來的環境和健康危害越來越擔心,雖然人們在尋找治理辦法時,往往忘記了自己也參與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