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模式未成熟中國經濟不容太樂觀

作者:王羊 責編:樂然2009年3月16日

《商報》認為,中國出口嚴重下滑一時無法由內需的上升得到充分補償。《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中國出口下滑影響到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德國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德國之聲記者摘編如下。

https://p.dw.com/p/HClm
江蘇太倉是多家德國企業的生產據點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商報》:中國新模式遠未成熟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數字,2月份中國的出口總額比去年銳減25.7%。經濟學家們不排除中國今年全年的外貿結算出現負增長的可能。《商報》就該消息寫道:

"數字顯示了一個主要問題: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美國消費者大把花錢購物、中國經濟依靠美國消費熱支撐的老一套分工模式已陷入困境,而期待亞洲中產階層起到更大作用、自己形成更大需求的新模式還遠遠沒有成熟,無法補償因國外需求減少造成的損失。

「2月份出口額的下跌使中國的外貿盈餘減少到48億美元,這是數年來的最低水準。專家們預計,今後幾個月,出口下降幅度將大於進口下降幅度,所以外貿盈餘減少的趨勢將持續下去。2月份,中國的進口額也減少了24.1%。而2008年底,北京出示的外貿盈餘為4400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了20%。

「為了重新激活出口,中國政府宣佈將逐步把出口稅降至零。按商務部長陳德銘所說,中國生產的商品中,三分之一輸往外國,但經濟學家們認為,實際比例要高得多。由於中國目前價格下降,許多中國人添購物品時更多在等待觀望,北京以刺激國內需求來彌補出口減少的計劃看來難以成功。"

《法蘭克福匯報》:在華德國中型企業受重創

中國的出口商品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外資企業產品,全球經濟危機使這些企業同樣受到重創。在中國的德國中型企業尤其首當其沖,《法蘭克福匯報》介紹了這些企業的困境:

"幾乎所有在中國的中型企業都在與這一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作鬥爭。不久前,許多公司還年復一年地向德國總部報告年均增長30%的好消息。去年十一月,它們預計今年也許至少能增長5%,可沒有想到銷售額現在就急劇下降。許多企業缺乏流動資金的問題日趨嚴重,手頭不寬裕的歐洲母公司要求它們在中國只能動用自己先前在當地的贏利所得。

「美國一家咨詢公司的經理說,'大多數中型企業三個月還能挺下來,六個月的危機就難熬了,如果持續一年,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又說:'中國目前的形勢比人們所說和所感受到的情況更為嚴重。'

「在聯邦快遞等跨國公司悄悄撤離中國、另外一些供應配件的公司集團也把在中國投資的計劃'無期限'延長之際,中型企業已經度日如年。鄰近上海的太倉是德國施瓦本地區企業家的生產據點,那裡越來越多的經管人員迫於總部壓力,做好了破產的準備。但自然沒有人願意公開宣佈自己將離開這個希望之國,因為這樣做在政治上極不明智,誰知道或早或晚也許總有一天又要回到中國呢?"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