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orbatschow in Bonn - Wegbereiter der Einheit

2009年8月24日

1989年6月12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聯邦總理柯爾並肩站在科隆-波昂機場的紅地毯上。他的這次國事訪問為兩德統一掃清了道路。

https://p.dw.com/p/JGMR
1989年6月13日,戈爾巴喬夫夫婦在波昂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戈爾巴喬夫4天的德國行程遠非普通國事訪問可比。他在波昂受到的熱烈歡迎超過此前幾乎所有國家元首。戈爾巴喬夫的政治口號"公開性與新思維"為他贏得了良好的聲望。當這位蘇聯領導人與妻子一同站在波昂市政廳的陽台上向人群揮手時,很多人認為,如果東歐能實行改革,冷戰也許會結束。

幾個月後,戈爾巴喬夫訪問東德,並告訴該國領導人,他們也必須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東德領導人主席昂納克並未把改革排上議事日程。東德政府仍固執地堅持認為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是放之天下而皆準的真理。

狂熱的開端

1949年5月23日,聯邦德國因基本法通過而宣告建立,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於同年10月7日成立於東柏林。當時新政府受到熱烈歡迎。前東德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和生產資料國有化。根據法律,這個"德國土地上的首個工農國家"要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為"權力階層"服務。

但新政權建立伊始就犯下了關鍵的錯誤,因為東德只有一個黨執政,那就是起源於社民黨和德國共產黨的德國統一社會黨。該黨佔據國家領導位置,決定民主德國民眾的生活。

宣傳未能奏效

East Side Gallery
1990年柏林牆上張貼的畫:勃列日涅夫與昂納克的「死亡之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g-images / Guenther Schaefer

當西德受到英美影響的時候,蘇聯控制著東德。不過宣傳機構並沒有讓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獲得民眾的熱愛。東德大多數公民對"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更加優越"的口號無動於衷。他們生活在物質匱乏的陰影之下,而西德經濟很快就有了飛速的發展。

當1953年柏林工人起義遭血腥鎮壓後,人們渾渾噩噩聽任國家擺布的感覺進一步得到加強。很多人因該事件而離開了東德。

修建"反法西斯保護牆"

1961年8月,離開東德的民眾每天將近2000人,建國以後離開的總人數超過了250萬。東德缺乏技術工人、醫生、教師以及工程師。8月13日,東柏林政府採取了緊急措施:經過周密安排,貫穿整個城市的柏林牆在這一天建了起來。之後28年,這裡成了北約與華沙條約兩大軍事組織高程度武裝起來的軍隊展開冷戰的前沿陣地。

以接觸促轉變

但柏林牆建成後不久,有關如何讓這道不可踰越的邊界變得能適當通過的談判就已經開始。1963年聖誕節,先後總共5個通行證協議中的第一個達成。至1964年1月初,將近100萬西德人探訪了東德的親屬。人們提出了"以接近促轉變"的方案,該方案於70年代被社民黨打造成了其"新東方政策"。

不過維利‧布蘭特的"緩和政策"飽受爭議。基民盟、基社盟以及一部分民眾認為這是與共產主義階級敵人串通一氣。儘管如此,維利‧布蘭特1970年3月作為第一個西德政府領導人訪問了東德。經過協商,聯邦德國與民主德過達成了一份基礎協議,雙方承認並保障現存邊界,規定互設"代表處",取代通常的大使館,從而彰顯兩德關係的特殊性。1972年12月21日協議正式簽署。

反抗增多

不過直到上世紀80年代,兩德關係也離正常化相距甚遠。很多東歐國家出現了強烈的反對派潮流,東德也不例外。宗教團體,環保人士以及社會改革者要求遵守基本權利,給予民眾更多自由,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而不是像民主德國一樣僅僅將生產資料國有化。

一開始,警察和"國家安全局"還可以壓制抗議團體,通過嚴厲懲罰令其閉嘴。但是東德的終結早在80年代中期就已注定。

戈爾巴喬夫入主克里姆林宮

1985年3月11日,相對年輕的戈爾巴喬夫登上了莫斯科的政治舞台。契爾年科死後,54歲的戈爾巴喬夫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立刻開始推行深入的改革,並且受到東歐陣營中反對派人士的擁護。尤其是在波蘭(團結工會)和東德,要求"公開性與新思維"的聲音清晰可聞。在外交上,戈爾巴喬夫也實行了與以往蘇聯完全不同的政策。

1968年11月12日推出的"勃列日涅夫主義"限制了東歐國家主權,將之置於蘇聯利益之下。從那以後,反對派人士變成了"反革命"。戈爾巴喬夫廢除了這項外交制裁手段,從而取消了東歐各國政府處理自己國內反對派問題的一個手段。

"我們是人民!"

Mauerchronik 5_09 (1980-89)
戈爾巴喬夫與昂納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Sven Simon

1989年10月7日,在東德成立40周年之際,戈爾巴喬夫訪問東柏林。與此同時,抗議示威達到了新的高潮。民眾希望社會民主化,希望擁有自由出境的權利,希望國家實行改革。他們要求共產黨下台,成立新政府。他們高呼" 戈爾巴"," 戈爾巴",將戈爾巴喬夫視為能幫助他們的人。

當戈爾巴喬夫散步穿過東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的時候,有人問他,是否認為東德岌岌可危。他回答說,"我認為,危險只會等著那些不願對生活作出反應的人。"後來這句名言演變成了"誰來得晚,就會受到生活的懲罰。"

"難以置信"

東德40周年國慶後一個月,東柏林新政府規定東德公民不必提出理由就可以出境前往聯邦德國。政府發言人君特1989年11月9日在每晚例行記者會上"順便地"公佈了這項決定,一下子就"讓酒桶裡的酒"溢了出來。

晚上19點的電視新聞播出了這個消息。幾小時內,東德各個地區的民眾就聚集到邊境,想要前往西德。將近午夜時分,東德邊境檢查人員打開了關卡。成千上萬的東德公民湧入西柏林。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第一次進入這座城市的西部地區。互不相識的人相擁而泣。"我要瘋了"是這一晚到處都能聽到的話,在這句話裡,德國以及歐洲的裂縫合攏了。

作者:Matthias von Hellfeld / 羅昱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