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啤酒節民族服裝——皮褲
從保守的民族服裝到全球時尚潮流,慕尼黑啤酒節的傳統服飾有很多不被瞭解的歷史。例如對民族服裝皮褲就有很多錯誤的看法。
高山在呼喚
第一種錯誤看法是很多人以為啤酒節的典型民族服裝皮褲是巴伐利亞「特產」。實際上這種皮褲不僅是巴伐利亞的民族服裝,而且也是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地區的民族服裝。
細微的差別
第二個錯誤的理解是以為皮褲式樣統一沒有區別。而這些皮褲因地區不同也風格各異。例如圖中間的皮褲就是典型的巴伐利亞風格。而奧地利薩爾茨堡周邊地區的皮褲通常帶有刺繡。男孩們穿的皮褲都有吊帶。
最佳工裝
第三個錯誤的看法是認為皮褲是幹粗活的工作服,穿在身上並不舒服。製作皮褲的面料是鞣製羊皮。窮人穿的羊皮褲價格低廉,富人則穿價格昂貴鹿皮褲。然而無論羊皮還是鹿皮褲都質地柔軟,重量輕,結實耐穿而且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險些被淘汰
第四個錯誤的看法是以為皮褲一直流行。事實是19世紀皮褲一度突然不再受歡迎,長褲成為時尚。一直以來慕尼黑啤酒節的民族服飾皮褲面臨被淘汰的危險。但是在1883年,一位名叫尤瑟夫‧福格爾(Josef Vogl)的巴伐利亞教師和他的兄弟朋友們一起為維護這一傳統文化而成立了一個皮褲保護協會。
國王也穿皮褲
誤解五:認為國王不穿皮褲。 福格爾的倡議立即贏得支持者。19世紀末,皮褲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從原來的農民服裝成為市民和國王也喜歡穿的休閒裝。昔日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非常支持福格爾的倡議,讓皮褲走出巴伐利亞擴大了知名度。圖中是奧地利國王弗朗茨‧約瑟夫和王子魯道夫身穿皮褲打獵的情形。
納粹主義象徵
第六個錯誤的看法是認為皮褲不具政治意義。事實上納粹曾將皮褲變成納粹主義象徵。從1938年開始,納粹禁止包括猶太人在內的所有非「雅利安人」穿皮褲。
皮褲與教堂
誤解7:皮褲與宗教有關聯。實際上天主教會對皮褲的復興並不感到高興,認為穿露膝蓋的皮褲對他人是一種不尊重。因此禁止穿皮褲做彌撒。1913年,慕尼黑大主教宣佈穿皮褲有失大雅。但是在柏林,人們照樣可以穿皮褲舉行婚禮。
皮褲與全球化
第8個誤解是以為皮褲生意難做。實際上皮褲生產全球火爆。印度、匈牙利和斯里蘭卡都建有皮褲生產廠。包括羊皮、豬皮和牛皮在內的皮革面料主要來自巴基斯坦或者紐西蘭。生產的皮褲不僅有男褲和女褲,甚至還有狗穿的皮褲。
大眾化的服裝
第9種錯誤的看法是皮褲價格太貴。實際上皮褲種類繁多,價格不一。便宜的牛皮褲一條不到100歐元。最貴的鹿皮褲一條售價可超過上千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