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 德國經濟繼續押寶中國
2023年1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長篇文章寫道,新近發布的中國經濟數據並不理想:經濟增幅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人口也開始出現萎縮趨勢。德國政府也在制定中國戰略,希望德國經濟能夠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仍有許多企業反其道而行之,仍在不斷擴大在華投資的規模。這篇題為《德國經濟押寶中國》的文章寫道:
"過去幾年來,德國汽車工業一直在擴大對華投資的規模。不過,除了汽車行業,其他一些德國企業也在不斷增加在華投資的力度,畢竟令人煩惱的'清零政策'已經成為過去。
北京德國駐華商會的希爾德布蘭特( Jens Hildebrandt)表示,'樂觀情緒正在回歸。'德國商會前不久進行的年度問卷調查中,半數德國企業都表達了投資意願,近80%的受訪企業對中長期前景持積極態度。希爾德布蘭特表示,'儘管大家都有風險意識,但畢竟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市場,誰不都願意將中國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本著'在中國,為中國'的原則,德國企業希望通過在華投資進一步靠近中國客戶。化工巨頭巴斯夫就是出於這一考慮投資100億歐元在湛江設立新的生產基地,首批設備已於秋季投入使用。這也是巴斯夫158年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投資計劃。巴斯夫總裁布魯德穆勒表示,未來業績增長的三分之二將來自中國。阿迪達斯也為中國業務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儘管這家企業此前曾有過慘重的虧損經歷。
德國企業的在華投資,其首要目的已經不再是中國的銷售市場。中國作為創新中心的地位也在日益鞏固,德國企業也希望參與其中。西門子開設了名為'馬可波羅'的新項目,希望以此擴大公司核心部門'數位工業'。拜爾製藥前不久也強調,在藥物研發領域,該企業將不再聚焦'對創新不友好'的歐洲,而是會著眼於美國和中國。"
《商報》援引德國企業聯合會專家的話寫道,減少對華經濟依賴,不能一蹴而就,只能一邊繼續發展中國業務,一邊增加企業投資的多元化。
「液壓機械設備企業的股東霍斯根( Karl Haeusgen)就是在華投資的元老級人物。三十年前首次訪華時,他就看到了中國巨大的發展活力,並開始擴展中國業務。目前該企業在中國擁有220名員工,去年還在無錫新建了一座工廠。
不過,當年對中國的滿腔熱情現在已經被現實主義所取代。霍斯根越來越感受到,中國政府怎樣收緊對經濟的管控,而中國本土企業又在競標活動中不斷受到優待。
同時也擔任德國機械製造聯合會主席的霍斯根說:'我們必須保持對話渠道的暢通,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並呼籲市場競爭的公平性。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他表示,中國畢竟是一個重要市場,同中國脫鉤的代價我們無法承擔。"
《漢堡晚報》報導稱,在北德城市哥斯拉(Goslar)舉行的一次活動上,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穆勒(Hildegard Müller )呼籲政府為德國汽車工業的轉型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周四哥斯拉交通法庭日活動開幕式上,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穆勒呼籲德國政府要將經濟政策和地緣政治結合起來。穆勒說,德國只有保持經濟強國的地位,才能在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中擁有發言權。因此,未來也應對全球貿易予以足夠的重視。她表示,同中國脫鉤後果極其嚴重,因為解決全球性的問題,是無法離開中國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