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香港人不再天真輕信

葉宣 | 洪沙 (摘編)
2019年6月14日

德語媒體繼續關注香港的大規模抗議及衝突。此次抗爭運動與2014年的雨傘運動有什麼不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https://p.dw.com/p/3KTGQ
Deutschland Demonstration gegen das Zulassen von Auslieferungen von Hongkong nach China in Berlin
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文藝版發表分析文章指出,本周的香港讓人不禁回憶起2014年的"佔領中環"以及由此發展而成的"雨傘運動"。但作者認為,這兩次抗爭運動已經顯示出很大不同:

"當時的抗議是一個醞釀已久的過程的宣洩:人們試圖把北京強拉回談判桌,與之討論走向一個民選代議制政府的步驟,這是香港基本法所定義的。許多香港人當時還相信,保留香港文化認同、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徑是修改基本法。他們要求取得進展,並希望北京能傾聽他們的訴求。

2019年的香港人已經不再那麼天真和輕信。對進步和改革的期待不復存在。許多人不再相信,作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能夠與一個愛國的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並存,而後者是中國共產黨定義和要求的。因此,眼下的抗議圍繞的是捍衛香港獨立的司法體系。抗議的基礎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恐懼:擔心自己將時時生活在威脅之下,隨時有可能被交給一個政權,那裡的司法機關不擇手段,不惜使用刑訊、逼供和捏造證據。

2014年,香港人佔領街道是為了一個願景;而本周三香港政府面對的,是在絕望中緊緊抓住僅存的一線安全感的香港人。在他們看來,法律不僅是強化國家的工具,而且是保護每個公民的利器。2014年的抗議集結了許多不同的組織,而本周三的抗議則更多的是對事態發展的自發反應。

Hongkong Demonstration gegen das Zulassen von Auslieferungen nach China
反修例抗議(資料圖片:2019年6月9日)與2014年的雨傘運動已不可同日而語圖片來源: Reuters/Tyrone Siu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此次抗議為"有組織的暴動",簡直是個笑話。因為它既沒有組織也不是暴動。這是一場憤怒、沮喪和絕望者的抗爭,他們感到猶如被困牢籠,感到自己的家鄉不再屬於自己,對這裡的未來不再有發言權。他們還在希望出現奇跡,希望還能迫使政府妥協。他們要的是作為國民一起抗爭、作一個自由社會一份子的的尊嚴,這個社會應該一起捍衛他們的價值、身份認同和生活方式。"

"順從配合"的特首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北京的人"(Pekings Frau)的文章。文章介紹兩年前香港首次有女性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這位名叫林鄭月娥的女性在當選後承諾說"要解決(香港)社會割裂的問題"。但兩年後,"她卻把相當大一部分民眾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

文章寫道:"在這場由特首自己提出的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發的危機中,特首本人的固執己見而導致局勢升級。上周日,數十萬民眾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她(林鄭月娥)卻認為,示威者沒有正確理解(待修訂的)條例。直到周三大批警察和學生組成的抗議者之間發生嚴重暴力衝突後,她把衝突比喻稱母子之間的矛盾。她表示,母親不能縱容兒子的任性行為。"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眼淚

"數周來,大量司法工作者、經濟界代表和西方政府紛紛對修訂《逃犯條例》表達了關切和思慮,林鄭月娥對此拿不出能夠令人信服的回答。不過不清楚的是 ,在這個問題上林鄭月娥本人究竟擁有多大的迴旋餘地,或者她是否只是遵從北京發出的指示。"

長時間以來林鄭月娥被誇贊為效率出眾的行政官員。但人們從來沒有聽說她為爭取更多的民主做出過抗爭。文章寫道:"2014年,她依照北京的意願拒絕(民主派提出的)實施民主選舉程序的訴求,引起了泛民的強烈不滿。當時身為香港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是'政改三人組'的成員之一。林鄭月娥擔任香港特首以來,香港政治自由被蠶食的速度加快了。面對北京方面為了把這個擁有自己的歷史和自由文化的城市變得與威權統治的內地相似而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嘗試,至少從表面來看,她都順從地配合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