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對華政策的轉折點

2023年5月22日

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峰會上,除了俄烏戰爭之外,如何同中國打交道也首次成為西方七國首腦的重要議題。在對華關係中"去風險",顯然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

https://p.dw.com/p/4RfkI
G7 Gipfel in Japan, Hiroshima | Gemeinsame Tagung mit Wolodymyr Selenskyj
圖片來源: Stefan Rousseau-WPA Pool/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評論稱,本次峰會可能會成為二十一世紀西方共同對華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篇題為《西方對華政策的轉折點》的評論寫道:

"同峰會前各方的強硬措辭相比較,峰會聲明中對華政策的描述可能過於溫和、均衡和模糊。東道主日本同中國關係緊張,也許是此次峰會注重中國議題的原因之一。但總體而言,西方民主國家從未以如此明確的措辭對北京的軍事和經濟擴張提出過譴責,並在'去風險'的主題之下制定了共同對華戰略的基本輪廓,在此問題上達成共識的速度之快,令人震驚。

加強外資管控和保護敏感技術的聲明,標誌著西方貿易政策的根本性轉變,對中國而言,則是一塊紅布,這一點在北京的激烈反應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同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一種新的現實主義正在西方佔據上風。西方七國終於意識到,全球化時代已經終結,一個以西方和中國相互抗爭為主線的時代正在來臨。世界經濟在未來不會變得更加開放,而是會變得更加區塊化。這個新時代將比開放市場的時代更讓人不舒服。但它也為西方提供了機會。中國正在日益變成一個破壞性的大國,這絕不僅僅表現在對台灣的威嚇或在東海和南海的主權爭議上。「

評論指出,新的對華戰略絕不會在短期內達到預期效果,但西方各國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新的戰略當然不會一帆風順。各方雖然就'去風險'達成了共識,但各國還是會制定各自不同的對華政策。拜登總統安全顧問蘇利文的比喻恰到好處,他說西方七國是'自由世界的指導委員會'。七國集團正在從一個辯論沙龍演變成一台推動西方決策的政治機器。G20機製成立之初,曾有人斷言G7就此壽終正寢。但現如今,G7也許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七國集團:我們無意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
七國集團:我們無意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圖片來源: AFP

對於剛剛在日本閉幕的G7峰會,《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寫道:

"聲明中的一些表述顯得平淡無奇,但其意義卻非同小可。七國集團閉會聲明中寫道,七國集團政策的目標並不是損害中國。'我們沒有阻止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進步的意向。'特別是美國人也參與了這一表述,格外引人注目。畢竟美國出台的晶片及晶片製造設備出口禁令恰恰是出於這樣的目的:阻止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對抗性的政策今後是否會有所緩和,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已經發出了相應的訊號。

希望德國即將出台的中國戰略也會延續這一精神。減少在原料及藥物等領域的對華依賴,當然是正確的。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嚴格審查中國國有企業的在德投資,這樣做的意義也同樣不容爭辯。但是,德國政府絕不應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將中國同西方高科技產品隔絕開來。因為這樣做完全不符合國際貿易中的公平游戲原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